第686章 事後 小心眼的瘟神以及移交(1 / 2)
重庆,边保代表团驻地。
边保的同志们正在进行移交事宜前的准备工作,钱大姐则好不容易处理完手上的事情,开始查看这两天的新闻。
翻开新华日报,入目的新闻便是军统和中统相继释放在押的共产党员的消息。
这个消息钱大姐自然是早知道的,但她还是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新闻上的报导。
站在新华日报的角度,自然是盛赞国民政府这是彻底放弃两党争端丶一心抗日的表现。
对此,钱大姐只有隐晦的笑了笑。
人们不会知道,所谓的中统释放共产党党员,不是因为中统和军统的良心发现——如果他们真的有良心,就不会在抗战爆发后,还秘密的逮捕中共人士丶进步人士丶抗日人士!
没错,这些被释放的「犯人」,全都是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军统和中统秘密逮捕的——也就是中共这边已经吃过了一次亏,知道国民党的顽固,否则来自内部的冷箭一定会制造比皖南事变更惨痛的教训。
在原时空中,国民党在1942年还制造过一次南委事件,仅此次事件,在江西和粤北,就有超过两千名党员被捕——这个时空中,因为张安平的秘密干预,消息被组织及时获取,并未造成原时空中那般惊人的损失。
可即便如此,军统和中统的手里,依然有超过三千以上的我党同志,而抗战爆发后「悄无声息」的牺牲在军统和中统监狱里的同志,更是不计其数。
狗改不了吃屎!
现在的局面,只不过是张安平绞尽脑汁营造出来的,军统和中统,被迫不得不如此做而已。
钱大姐深知,用不了多久,国民党顽固派的屠刀就会又一次举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的屠刀,操刀人将是张安平——有张安平操刀,这屠刀不会破坏抗日局面,更不会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凉局面。
至于怎麽收场,钱大姐已经不关心了。
不是她真的不关心,而是张安平做事如天马行空,她着实难以想像啊。
就像这一次的布局,布局之初,张安平说的是他需要一个「联络员」,联络员的人选是林楠笙。
但等这个局越做越大以后,钱大姐直接懵了——怎麽到最后会有这麽大的动静?
她跟张安平秘密的见过一次面,当时张安平也「委屈吧啦」的说他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这些,着实是世事难料,并说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了,那就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如果没有后面一句话,钱大姐还相信这是脱离了掌控,不过考虑到最后张安平营造出的如此的局面,必须侥幸的道一句运气。
可从张安平嘴里听到「硬着头皮走下去」后,她就知道这绝对是张安平的算计。
毕竟,张安平可谓是「前科累累」。
对此,钱大姐其实没有太大的意见。
还是那句话,张安平早已经用无数的案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很多事,就必须以张安平的意志为主,这一次的布局,说穿了着实太庞大了,张安平自身也极其危险,她若是知道张安平的胃口这般庞大,必然是要不顾一切反对的。
但结果却是最好的:
以军统在延安的情报网为契机,最终撬动了整个局势,让三千多名被捕的同志都得以释放,在隐蔽战线而言,这是一次伟大的战役胜利!
【这家伙啊……】
钱大姐无声的感慨,这一次的局,完全就是张安平推着自己走,也推着军统和中统——他甚至预料到了中统对军统的背刺,也预料到了来自戴春风激烈的反击!
他就像是一双无形的大手,将局势当做了泥团,经过他的揉捏之后,唤作泥团的局势,愣是变成了他想要的形状!
之前钱大姐最担心的是收场,担心张安平会因为牵扯太深而难以抽身,最终导致被怀疑——张安平的级别太高了,身份太特殊了,再加上他所背负的名声,钱大姐都不确定张安平如果暴露能不能回到组织的怀抱。
可这一次的局,最终的结果却大跌眼镜!
张安平反而成为了最凄苦的那个「受害者」!
虽然落了个卸任京沪区区长丶京沪区解散的结局。
【火中取栗啊,真正的烈火中取栗啊!】
再一次悄无声息的感慨一句后,钱大姐终于将思绪拉回到了手上的报纸,开始认真查看报纸上的各种新闻。
一则不引人瞩目的新闻让钱大姐刚刚平复的心情又激荡了起来。
军统上校处长张贯夫,被【计生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
看着这则新闻,钱大姐简直啼笑不得。
军统真正的负责人戴春风,是中将——注意,这个是职衔,而不是铨叙军衔。
(职衔,指的是职务军衔,铨叙军衔是正式军衔。)
在戴春风之下,军统内部职衔为少将的核心高层,加起来不到十人。
这区区不到十人里面有两个另类,张安平和徐百川。
张安平完全是凭藉功劳升到了职衔少将,属于令人无话可说的那种;
徐百川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虽然不是密查组时期的元老,但却拥有仅次于密查组元老的资历,他充当大腿挂件期间,也积攒下了无数惊艳的履历,再加上还曾经是上海区的区长,在转行干起了忠救军总指挥后,便授予了少将的职衔。
也就是戴春风本身的职衔限制了徐百川,否则给统领忠救军的徐百川安一个中级将领(防和)的军衔也丝毫不为过,再过几年,如果徐百川还能指挥一支如忠救军一样的军队,上级将领的军衔给起来都不带犹豫的。
由此可见少将在军统中的金贵。
而张贯夫做事谨慎,又因为张安平的缘故,他更是极少的揽权丶贪权,不揽权不贪权,意味着立功的机会少——在少将职衔极其稀罕的军统中,哪怕张贯夫对戴春风忠心耿耿丶做事任劳任怨,这个大饼也不应该砸到他头上!
只有一个解释能说得通:
有人觉得委屈了张安平丶苦了张安平,而张安平现在又被「处罚」过,且年岁还不大,所以……晋升了张贯夫的军衔,用以补偿丶奖励张安平!
这也是钱大姐啼笑皆非的缘由。
她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了——顶多就是军统内部疑神疑鬼,戴春风一遍又一遍的寻找着子虚乌有的出卖者,没想到到最后,真正的始作俑者张安平,竟然还被特意补偿了一番!
一门两将军丶父子双少将!
这补偿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这家伙……】
……
对于老爹被大饼砸头这件事,张安平也挺意外的。
这一次的局,就如钱大姐所猜测的那样,确实是他有意隐瞒。
而张安平如此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时间快到了。
现在已经是1943年了,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颓势已经很明显了,距离战争结束还有两年时间——战争一旦结束,虽然距离彻底的爆发内战还有不少时间,但战争未响丶情报先打,抗战期间积攒下来的种种,在解放战争爆发前丶爆发后,一定是军统的利刃。
如果这柄利刃无法达成戴春风所期待的阈值,那自己必然受到怀疑。
因此,他必须提前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现在谍网覆没,边保自然也会加大防备,以后的渗透难度会倍增,等日本投降,未必能渗透出什麽结果来,到时候在情报战场上失利,就是怪罪,也怪不到他张安平头上。
整个局非常的顺利,自导自演了这一切的张安平,微操着事态的发展,最终达成了自己的期许。
唯一的意外就是没想到竟然还被补偿了!
张安平心想:按理说接下来我该老实了……可是,可是……咦,这是老徐的事,我是受害者啊!
……
此时的张安平还是没有回家,趁着交接前的最后几天空闲,他正在发挥瘟神之名,可劲的「祸害」中统。
这一次徐蒽增背刺张安平和戴春风甥舅俩,因为侍从长叫停的缘故,戴春风确实是不好出手了。
可张安平必须报复回去!
什麽?
戴春风报复过了?
你开玩笑!
戴局长嘛时候报复中统了?那不是中统内部的问题吗?干戴局长何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