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3章 我同意(2 / 2)

加入书签

说罢,李瑁在一帮人的拦阻之下,还是去了。

科举,给了天下寒门士子一个希望,娶千金闺女,同样也是一种希望,希望在,梦就在。

李瑁不能摧毁寒门士子心中的梦,今天这事已经这样了,要是弄不成,更会让寒门出身的人感到自卑,会让他们觉得,跨越阶层遥不可及。

朱雀大街安仁坊段,已经被人群围的水泄不通。

越来越多听说这里热闹的人,都在往这里赶,以至于树上丶隔壁屋宇的楼上甚至房顶上,眼下都挤满了人,大家的眼晴全都看向了事发地中心。

王秀今天特意用心捌饰过一番,盛装出席,可以肯定的是,她今天盖过了所有打算捉婿的贵族女子,无论容貌还是家世,当然了,她的所作所为,也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除了一个人。

她哥王震。

要麽说亲兄妹即使性格不一样,但大体的行事作风还是非常相仿的。

王震竟然没有阻拦她的妹妹,而且是跟着一块来了。

这就是成长经历所造就的,他们兄妹俩在太原相依为命,彼此做什麽事情都不会隐瞒,你清我楚的,王震自然知道,妹妹除了嫁给元载,其实也不好嫁了,

因为不是处了。

人家这个不好嫁,可不是没人愿意娶王秀,而是想要嫁给门当户对的家庭,不太容易。

此刻的情景,妹妹的举动仿佛成了一桩笑话,王震双臂抱肩站在马车一旁,

望着周围高处嬉皮笑脸,指指点点的好事者们,对耳边不停劝说的话语,仿若未闻。

留京的王氏亲族,看似好心的达官贵人们,甚至是宫里,都来人在劝他,劝他将王秀带走。

王震不为所动,这小子没有任何理想报复,一心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他喜欢诗书琴画,走马斗犬丶吃喝玩乐,唯独不喜做官。

因此,族内很多人明面上丶背地里都在指责他不求上进,但人家无动于衷,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他自以为自己活明白了,而事实上,人家真就是活明白了。

元载此时已经是老脸通红,他希望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没想过是以这种方式。

这下好了,十个李泌也抢不走他的风头,

但是元载知道,王秀此举极为不妥,会招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无法想像。

所以他也在小声的劝说,希望王秀先走。

但是王秀的性格特别执,我决定的事情,十匹马也拉不回去。

「婚书我已经请人写好了,我的名字就在上面,你写上你的名字,今后我便是元家的妇人,阿爷就算从朔方回来,也不会拿你怎样了,」

王秀反过来在劝元载,在她看来,自己能不能嫁给元载,可能性并不大,

所以只有将事情闹得天下皆知,才能迫使不同意这门亲事的人,硬着头皮同意。

婚书,不单单要有新娘和新郎的名讳,这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名字,那就是媒人。

正所谓父母之命丶媒之言,按照大唐律法,婚书没有媒人名字,是无效的元载望着婚书上媒人处的空白,心知自己就算写下名讳和生辰八字,也不具备法律效力。

「走吧,别让太多的人难堪,你这是自污,何必呢?」元载是非常感动的,

感动到,今天我就算不要这个状元,也不愿意王秀被人嘲笑侮辱。

他知道,周围所有人,其实都在看他的笑话,笑话我不要紧,我就是个下人出身,见惯了冷眼与嘲笑,但是他不希望别人去嘲笑王秀。

「我不走,你把字签了,我今天跟你走,」王秀态度坚决,其实已经挽回了很多人对她的印象。

看热闹的士子及贵族子弟,眼下大多都在想,这麽好的女人,怎麽就看上元载了?看上我该多好啊。

他们是在看热闹,但对王秀的轻视嘲笑已经渐渐淡去,逐渐转变为敬佩。

试问,大唐开国至今,何曾见过今天这样的景象。

这时候,王忠嗣的族人已经闻讯赶来,他们打算强行将人带走,还是那句话,你在外面多牛逼,你在家里也得按照辈分排。

太原王去不起这个人,今天必须将王秀带走。

而王震竟然指挥着家仆,将自己的族人拦阻在外,为妹妹争取时间。

「你们倒是快点,元载,你是要状元,还是要我妹妹?」王震大声呼喊着。

元载听到此言,内心无比挣扎,他已经后悔了,后悔不该招惹王秀,不该虏获人家的放心,以至于将人家害到如今的地步。

我只是个状元,你嫁给我,只会越过越苦,比不上你如今的地位,今后还要受人嘲笑。

但是他又不忍心拒绝,因为他了解王秀的性格,一根筋,做事不回头。

「元载,签了吧,」已经有进士开始支持他了。

「签了签了,元郎签了,」

「将门虎女,真英杰也。」

「不愧是大将军的女儿,嫁给状元郎绝不辱没,」

寒门士子鼓动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周围看热闹的人,也纷纷在口中呼喊着。

周遭的氛围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围观吃瓜,已经转变为对这桩婚事的强烈支持。

吃瓜群众倒是先同意这桩婚事了。

那边厢,老对头严武本来是奉命过来查看情况,见到王家的人已经快突破王震的防线,竟然带着羽林军站在了王震背后,并且小声递给王震一句话:

「你拦不住,还有我呢。」

场面几乎已经是一边倒的开始支持王秀了,尤其是平民和年轻人,觉得王秀有失体统,有伤风俗的,都是上了年纪的。

李瑁也在这时候赶到,他骑着马,带着兵,特别好认。

乱哄哄的形势也随着他的到来,迅速安定下来。

王家一个老头过来要跟李瑁说话,被武庆给拦在一遍,压根不能近身。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也都落在了李瑁的身上,因为李瑁是眼下级别最高,身份最尊的人,他的态度,将决定今天这场闹剧,是否是闹剧。

见到李瑁到来,王秀瞬间脸色煞白,她知道李瑁会拦他,因为以前就拦过。

而李瑁要是将她拖走,谁也拦不住,

「不关隋王的事情,」王秀主动迎上去,小声道:

「你与我的恩怨,咱们私下说,今天你不要管,算我求你了。」

李瑁手握马鞭,笑了笑:「事已至此,闹得这麽大,我已经不能不管了。」

王秀顿时面如死灰。

只见李瑁来到俩人中间,微笑冲着朝他行礼的元载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一旁桌子上的那纸婚书。

「还挺正式啊,聘礼和吉日都有啊,」李瑁忍俊不禁,看样子王秀今天的举动是早有准备啊,这丫头的行径看似荒唐可笑,但也确确实实令人钦佩。

元载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摊上了大唐万里挑一,仅有的那个愣头青。

李瑁看了一眼桌子对面的执笔郎,伸出手掌:

「笔拿来。」

这个执笔郎,是王家的家臣,王忠嗣他爹王海宾拜把子兄弟的儿子,王海滨和结义兄弟死在战场上后,人家便在王家安顿下来,王忠嗣是当成义兄看待的,

也是大将军府太原宅的大管家。

要不是他这个大管家纵容,王秀和元载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

「不给,」管家直接拒绝了李瑁。

李瑁笑了笑,猛地探出手臂,一把夺了过来:

「拿来吧你。」

「隋王慎重,事关小女终身大事,你莫误我,」王秀已经带着哭腔在求饶了,但是她不敢去夺李瑁的笔。

元载已经回避目光,做好了心理准备,等待着全天下对他的宣判。

李瑁笑了笑,提笔就写,写在媒人下面的那处空白上面。

木子李,玉昌瑁,写的非常好看。

王秀从最初的惊骇和死心,逐渐转变为激动和兴奋,她捂着半张脸庞,见证了李瑁一笔一划写下了自己名字,见证了自己的婚书从此具备法律效力。

接着,李瑁将笔递给了一旁的元载,道:

「本王做媒,写下你的名字,我现在就带你们入宫面圣。」

元载颤颤巍巍走过来,不能置信的看着婚书上李瑁的名字,完全不敢相信眼下发生的事实。

在李瑁和王秀的催促下,他颤抖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接着,李瑁拿起婚书,双手举高,转着旋转着朝四面八方展示,大声道:

「天宝元年壬午科进士头名元氏子弟,与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嫡女,今订婚约,才子佳人,有目共睹,诸位今日便是见证。」

「我同意!」人群中有人喊道。

「彩!」

「妙哉!」

「当如是!」

在一片声浪迭起的欢呼声中,李瑁带着元载和王秀入宫了。

但是在此之前,他让严武立即飞报吴怀实,要让圣人心里有个底,别被他们仁打个措手不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