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他们帮谁,谁就能赢!(47K)(1 / 2)
第231章 他们帮谁,谁就能赢!(7K)
就在台下鸿启公司众人感到不安,陷入思考时。
有人小声开口:「他们未必会看得上江北这种小地方吧?」
在场所有人目光唰一下全看过去。
李启光忍不住扶额,自己公司的中高层里,怎麽还有这等蠢货?
陈景乐却并不意外,只是呵呵一笑,看向说话的那个人。
「人力部的周经理是吧?」
「额,是我。」
说话的这位周经理脖子一缩,预感自己可能说错话了,有可能要被当做反面教材,顿时头皮发麻脚趾扣地。
陈景乐笑着反问:「江北人的钱不是钱吗?还是说那些大资本真就这麽心善,愿意把江北人的钱留给你赚?」
周经理羞得满脸通红,根本无从反驳。
周围人的窃笑,更是让他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丢死人了。
他下意识看向大老板所在的位置,发现大老板面无表情,顿时心头发凉,完了完了,这下彻底完了。
这时,陈景乐又问:「你们是不是都以为他们要进来抢饭碗?」
包括李启光在内的众人再次愣住。
呃,难道不是?
「抢饭碗是一方面,但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这个。」
陈景乐语气平静:「这次入行的资本巨头里面,有两家可是被称作行业百草枯的存在,他们虽然号称科技公司,但最大的本事并不是什麽科技,而是金融。这也是众多网际网路公司的尽头模式,一切都以金融思维去衡量。」
「他们并不在乎什麽长远规划,也根本没有长远规划,不见得就是来种地的,更多是想着怎麽在上面没反应过来之前,钻空子捞一笔走人。比如农改商。至于留下什麽烂摊子,与他们无关,自然会有人收拾。」
「这种典型的百草枯搅屎棍,不需要多,有一两个,然后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铺天盖地宣传,分分钟闹得全国上下沸沸扬扬,有他们这样的坏榜样在前,到时候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地租出去?这可是农民生存之根本。」
「以后整个农业领域靠规模化种植的公司,不完蛋都得元气大伤!全国又重新退回小农经济模式,大规模生产路线被再次打断,农村农民彻底断绝上升道路,这才是某些人想要看到的!」
李启光悚然,其馀高管更是一片哗然。
真就是隔行如隔山,他们这些种地的,本以为自己靠承包土地靠规模化种植,已经算走在时代前沿,没想到人家玩得那麽花!
用金融思维来种地?
这他吗还叫种地吗?
可算明白陈景乐为什麽用「圈地」来形容了。
草!
农改商中间利润是几十上百倍,这种简单粗暴的捞钱方式,能有几人不心动?
李启光回过神来,看向陈景乐的目光,多了几分惊疑不定。
坐在边上的陈辉,更是已经怀疑人生,头一次感觉自己好像不太聪明。
明明他才是985本科毕业的学生。
……
陈景乐静静看着他们讨论,等好一会儿,安静下来后,才接着说道:
「近几十年来,几乎每一轮市场经济发展重要关键节点,都会出现圈地运动,而且基本跟房地产有关。美其名曰推动农村城镇化,具体是什麽情况,大家心知肚明。问题来了,这一次,上面还会像以往那样,允许资本在农村无序扩张吗?」
「我觉得不会!」
「原因很简单,现在外面在打仗,农村土地关系到粮食安全,这是命脉,农村农业必须牢牢把握住!」
「接下来大概率是不给搞房地产了,属于房地产的版本已经过去,他们就瞄准了农业大生产这块蛋糕,最后大概率还是会用网际网路+金融的手段,在上面反应过来之前,抢先入局,去实现他们的目的。试问这种情况下,贵司怎麽跟那些顶级商业巨头抗衡?」
台下众人又沉默了。
论手段,他们肯定干不过那些网际网路金融公司的。
你一个种地的怎麽跟人家放印子钱的比?
放印子钱的都是什麽人?
李启光眉头紧皱,一时半会儿想不到破解思路。
陈景乐没有管他们此刻都在想什麽,继续说:
「种地是不赚钱的。对农民来说,一年到头,扣掉种子化肥农药机器耕种收割,剩不了碎银几两,还不如去捡破烂。」
「种地又是赚钱的。对有能力实现规模化种植的企业而言,光是补贴就领到手软,更别说产业化条件下的压缩成本丶提高产量,多方面开源节流。」
「小农经济模式过于落后,注定要被淘汰,这点在70年前就已经得到验证。而在生产力更加发达的今天,集约化大生产,可以轻松将产量提高20%以上。因此,农村耕种土地重走集体化规模化路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上面已经知道严重的收入差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所以要求继续释放农村生产力,开辟广阔农村市场,走农村现代化丶农业产业化丶农民职业化这样一条乡村振兴道路,只有这样,广大农民才有可能在这一轮新的大改中获利。」
「只是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钻到空子。最典型的就是农改商。大家都知道土地值钱,但真正值钱的并不是土地本身,而是土地上面或者下面有什麽。种庄稼的土地跟盖房子盖工厂的土地,不是一回事。」
「农改商这样的漏洞,后续肯定会被堵上,上面肯定会出台一系列限制,不会让他们为所欲为。在乡村振兴口号的大背景下,企业想到农村发展,可以,但你必须带着农村农民一起发财!」
「贵司如果想要扩大规模,或者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最好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不要试图与大势对抗。」
陈景乐看向李启光方向,正好李启光抬头,二人目光交接。
李启光愈发恍然,其馀高管也若有所思。
就连刚才表现比较愚钝的人力部周经理,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
陈景乐前面说了那麽多,其实就为了最后一句,就是鸿启这样的公司,在这一轮大改中,需要扮演什麽样的角色,能从中获取多少利益?
这才是李启光等人最为关心的。
听他讲完这段后,可以说大家心里都拨云见月了,逐渐明悟。
因此场上众人看向陈景乐的目光,再不敢有半点轻视,更多是敬佩跟仰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