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1章 陆严河高产似母猪(2 / 2)

加入书签

「他才不会炸。」陈梓妍说,「说白了明星艺人没有几个不是靠脸吃饭的,长得丑也是丑得有特点,丑到观众的审美上,你真见过那种长得歪瓜裂枣还没有特点的,最后还被观众喜欢的吗?」

陆严河心想,这个世界没用,不代表别的世界没有。

但有一句话陆严河是认同的。

明星艺人就是靠脸吃饭,美的帅的丑的,无一例外。只是能够让观众熟悉丶接受甚至能看出好感来的丑,难上加难,所以,一般演艺圈里也就那麽几个能混出头。

-

《老友记》第二季开播,创下了一个非常可怕的记录。

电视GG单价创造近三年来的最高价格,网播贴片GG达到12个品牌,一共135秒。

当然,对《老友记》来说,这个恐怖的成绩又显得不是那麽不可思议了。

前有《十七层》第二季,后有《老友记》第二季,陆严河第一次实现无缝衔接的霸屏。

当然,不是同一家电视台。

而《十七层》第二季播完之后,京台接档剧的收视率直接迎来了腰斩。

《老友记》第二季则在岳湖台轰出了1.82%的首播收视率,差点就赶超了在网络时代,基本盘更显强大的央台。

这个系列已经来到了第五个年头。

这五年来,积累了多少观众?

然后,第一集播出,网上就出现了很多的负面评价。

指责《老友记》第二季也开始乱搞人物关系。

陆严河心想,原作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物关系。

他已经根据中国的国情,做了很多调整了,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接受一点。

但是,骂归骂,第二天的第二集,收视率还迎来了微涨。

更恐怖的,是网络平台的播出成绩。

上线二十四小时,共有两千多万人看了第二季的第一集。

这个数据是后台统计的最真实数据,不会对外公开的那种。对外显示的播放数据,按照计算公式,那都接近一亿,过于「不真实」。

《老友记》第二季仍然是年轻人最爱的剧集,同时也收割着中老年市场——

没办法,一个「让外国人见识中国城市生活」的Title,让这部剧在某种意义上,有了「金身」护体。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电视剧能出海的,过去基本上都是类型剧丶古装剧居多。

像《老友记》这麽展现年轻丶时髦生活状态的剧,还在海外这麽受欢迎,是第一次。

-

陆严河他们紧锣密鼓地拍摄,而除了陆严河,其他五个演员在休息日基本上也不能休息了,得见缝插针地开始跑通告,做其他工作。

在剧热播期间,他们每个人的商业价值都迎来了阶段性的新高,经纪公司和团队丶包括他们自己,可能都无法不重视。

陆严河没有去跑这些通告,是因为演员这部分收入,真的已经不占据他收入的大头了,没有必要赚这些快钱去累着自己。

他现在休息日主要都用来观看过去一年口碑比较好的电视剧。

毕竟下个月,他就要开始履行剧集类凌云奖评审团主席的职责了。

他既然说了要把每一部入围作品都看完,就一定说到做到。

很多剧集奖项的评选,包括三大奖,其实评委都是没有时间把一部剧从头到尾都看完的,一般都是截取其中的重要戏份和关键的几集来看,做出判断。

不然,要把它全部看完,时间不够也是客观事实。

陆严河这是给自己接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可接了就得做。

好在陆严河平时也一直在看剧。很多剧都是从头追到尾的。不然,全部等着现在来看,他也看不完。

到现在为止,陆严河都不知道除了他之外,还有哪些评审。

陆严河也不问。

这样挺好的,先看完作品才进行讨论。

到了十二月下旬,剧集类凌云奖公布了第一届评审团的名单。

除了陆严河,还包括导演连备丶演员江映雪丶刘特立丶编剧程耳丶评论家尹志丶摄影师徐慧。

一共七个人。

清一色,全部都是业内声誉极好的从业人员。

陈恒毅组织大家开了第一次视频会。

陆严河是所有人中最年轻的。

陆严河本来还有点担心,这些人要是不服他做评审团主席,不买帐,那他还得想办法压住场子。

还好,也不知道是不是陈恒毅之前跟他们沟通过,在视频会里,大家对他都挺客气的,也很尊重。

大家第一次通气,就很快达成了一致,七个人,以投票来决出每一个奖项的归属,如果出现平票的情况,以主席投给谁为准,不搞双黄蛋,也尽量不搞分猪肉——除非是有哪部剧强得没边了,不分猪肉就会横扫大部分奖项。

他们确实还是要做一些平衡。

但做平衡的前提不是为了故意和稀泥丶分猪肉。

视频会的最后,陆严河说:「我在接下这个工作以后,基本上除了工作时间,都在狂补过去这一年口碑比较好的电视剧,怕提名名单出来再看,来不及。」

陈恒毅马上说:「每一个报名者,我们都会要求他们提交一份10到15分钟左右的集锦,包括提供不超过三集的重点集数标注,作为评审参考,确实有的电视剧太长了,要全部看完不现实。」

陆严河说:「我是尽量把主要的提名作品都从头到尾看完吧,我只希望你们不要搞出一个奖项八九个入围就行。」

「每个奖项就五个入围名额。」陈恒毅笑着说,「绝对不会多。」

「那就好。」陆严河做了一个长吁一口气的表情。

大家都笑了,纷纷附和。

-

做评委/评审,除非是顶级奖项,否则基本上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用你的行业声誉去给这个奖项背书。

陈恒毅能够拉来这麽硬的阵容做第一届的评审团,是他人脉够硬,人缘够好。

当然,也是他脸皮够厚。

想想当初他来磨陆严河的功夫……

-

视频会结束以后,陆严河专门给刘特立老师发了一条消息:刘老师!

刘特立:没想到咱们在这儿共事上了[笑脸]。

陆严河:《小鬼当家》这部电影,你来吧!

刘特立:还没有找到演员吗?

陆严河:找遍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实在不行,就只能修改剧本,我自己上了。

刘特立:?

陆严河:[星星眼]

刘特立:我以为你是要我来支持你的工作。

陆严河:我确实需要你支持我的工作。

刘特立:你不会真的最后没有找到演员的话,就自己演吧?

陆严河:基本上就是这样了,除非你愿意来演。

刘特立:我演《小鬼当家》,能让我拿到金球奖的最佳男配角提名吗?

陆严河:呃,估计不能。

刘特立:你连忽悠我都不忽悠?

陆严河:《小鬼当家》就不是能拿奖的片子嘛,它是能拿捏观众的片子,如果你愿意出演,那就是能够拿捏一大片观众的片子。

刘特立:原来你的忽悠在这儿呢。

陆严河再次邀约刘特立,完全是一时兴起。

因为想到了当初陈恒毅请他时候厚脸皮的那个劲儿。

想要请到心仪的演员,就应该三顾茅庐。

陆严河:刘老师,这部电影一定会成为你演员生涯中的代表作,所以,这不是忽悠。

刘特立:我再考虑一下吧。

陆严河眼睛瞬间亮了。

他马上给陈寅打电话,让陈寅带着导演,再去拜访一次刘特立。

争取一鼓作气,拿下!

-

三天后,传来了好消息,刘特立愿意出演,但是希望能够拿到六百万的片酬。

陆严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对于刘特立的身价来说,这个片酬一点都不算高。

陆严河甚至主动提出了票房奖金,只要《小鬼当家》票房过亿,就额外再给刘特立五百万元的片酬。

诚意非常足了。

刘特立都很震惊。

票房过亿,就再给刘特立五百万元奖金?

「这是不是给得太高了?」陈寅倒不是舍不得给这些钱,而是《小鬼当家》是个系列片,第一部就给这麽高,后面怎麽搞?

陆严河说:「刘特立老师就是《小鬼当家》唯一的明星,扛票房的,再者,就是因为后面是一个系列,怎麽让刘特立继续出演后面的续集?《小鬼当家》只要票房过亿,以这样的制作成本,也是大赚,关键是能够打好一个合作基础。」

对于到了一定地位的演员,一般都有一个心态。

「我不想欠你的。」

那陆严河在第一部就给出这麽大的诚意和礼遇,以刘特立的性格,肯定不想欠陆严河的。

他继续出演续集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陆严河跟陈寅说:「如果我们找到了另一个演员,可以替代刘老师,那就算了,你看我们找了这麽久,怎麽都找不到,这还有什麽好说的,得把人牢牢地绑在我们的船上啊。」

陈寅心想,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陆严河知道陈寅多多少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这麽给。

但是,他很清楚一件事。

第一,《小鬼当家》会是一部很赚钱的电影,一个系列电影。

第二,刘特立是电影唯一的明星,也是受到市场认可的电影演员。

在电影真正火起来之前,刘特立就是那个扛电影的。

第三,没必要抠抠搜搜,刘特立来演这部电影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陆严河知道这部电影会成,但事实上,除了陆严河是编剧,这个项目看不出一点卖相。陆严河愿意在市场价之上,再给刘特立这样一笔奖金,是为了向所有人说明一点,他绝对不是一个只想着自己赚钱丶不愿意让利于他人的人。

陆严河永远记得《人在囧途》的原版,是如何错失了宝强,最后如流星坠落,踏上一去不复返的跌程。

这时,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大海啊我呸》,经历了很多不顺,很多重拍,终于杀青了。

这部由灵河独资的小成本电影,跟陆严河没有任何关系的电影,正式宣布了阶段性的成功。

陆严河高兴地在自己微博上分享了这个消息。

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这个电影,一个人都不认识,能卖票房吗?

陆严河回覆:谁知道呢,本身也不是冲着票房去的,只是为下一部电影作品积攒经验。

这个人回:用一部电影来积攒经验?这经验值刷得也太昂贵了吧,什麽电影值得用另一个电影来刷经验值?

陆严河:当然是我担任编剧的电影。

灵河本来想运作一下《大海啊我呸》导演将执导陆严河下一部电影作品的热搜,但这个还没有运作出来,#陆严河高产似母猪#的词条已经靠着自然热度冲进了热搜榜前十名。

陆严河看到这个热搜,一时无语凝噎。(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