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番外四(2 / 2)
雍正哈哈大笑:“衡臣,咱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不妨往后多走几步。咱们大清定要站得高高的,叫那些外邦赶不上咱们,永远匍匐在咱们脚下。”
“臣,遵旨!”
大清改名之事可大可小,满汉之争、蒙古,改土归流的云南省,新纳入的广南省和朝鲜省,各地在新年前收到了最新一期大清报,看到了报纸上说的民族团结,大清改名之事都震惊了。
云南省总督府,年羹尧大笑三声,看来朝廷对云南这边又有政策扶持了,他这个总督,真是越当越轻松。
东南书院内,汉人大儒惊呼:“满人真愿意跟咱们汉人平起平坐?”
“老师,不只是汉人,还有其他各民族,皇上说,咱们大清各民族要团结,才能抵御外邦分裂我大清国土之心。”
“皇上圣明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这片土地上,哪片土地不是百战之地?咱们内部若是不团结,打来打去,争来争去,消耗的是大清的国力,得意的是外邦。”
“以前是外敌隔山海,如今山海不再是阻拦,咱们不能再乱了,不能给外敌机会。”
大儒号啕大哭,跪地朝京城磕头,五体投地。
“皇上,圣明!”
耀耀圣君!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英明神武!功德无量!
若是雍正能听到大清各地百姓的声音,他的耳边定然是被这些夸奖包围。
雍正去不了京城之外的地方,京城百姓对他的夸奖也够他得意的,连康熙听到那些夸奖之词都觉得肉麻。
“哼,没有朕打下的底子在,老四如何能有这些文治武功?”
康熙酸了,梁九功连忙夸道:“可不是,海军都是您在任的时候建起来的。”
德妃也在逛园子,赏雪景,她听到康熙主仆说的这些话,冷笑一声,心道:没有你拖后腿,我的老四也不用如此辛苦,你还好意思自夸?
从极北之地到最南端,天下百姓都在敲锣打鼓地为皇上的德政欢呼鼓舞,除了满人。
海军衙门,鄂尔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直亲王,大清的名号改了,这个国家,还是咱们满人的国家吗?”
“怎么不是?坐在上头的皇帝还是咱们爱新觉罗呢。”
衙门内的人都看向直亲王,直亲王朗声道:“大家自己想想,大清如此大的疆土,都是靠咱们满人打下来的吗?”
“不,不是!打沙俄,打奥斯曼帝国,打倭寇,造船的,造火炮的,造火车的,送军备的,送粮草的,安排欧洲事务,做谋算的,这些都靠咱们满人,咱们能打下这么大的土地?”
“我在问你们,若是新南疆,安南省,云南,朝鲜省,还有从沙俄手里打下来的广大领土上的百姓,若是都反了,咱们能镇压吗?”
“不,我们不能!”
“从大局考虑,咱们必须团结各民族。从小情上考虑,国家团结富强,本王,还有你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人活一世,不就是为了过上几天好日子么?既然如此,咱们叫大清人,还是华夏人,有什么要紧?”
“本王姓爱新觉罗,本王都不在意大清改名,你们在意什么?”
直亲王一番话,让鄂尔泰,让海军衙门的大清官兵们都陷入了思考。
“嘭!”
鄂尔泰一拍桌子:“改吧,皇上说要改,瑞亲王福晋说要改,太上皇说可以改,主子们说得定然没错。”
旁边有人附和:“对,咱们大清能有今天,都是主子们谋划来的,主子们不会害咱们。”
大清能有今日,皇上和一众亲王们功不可没,一个敢提意见,一个敢听,他们还都是满人,是皇族,他们既然做出这个决定,他们相信主子就行了。
全国各地的八旗营地里,这种对话,讨论一直没停,新年前一两日,各地驻军发往京城给皇上贺新年的折子中,绝大部分都表示了对皇上的支持。
文官没话说,武官又支持,这次改革,有那么点水到渠成的意思。
雍正大喜,把弘晖几兄弟召到乾清宫,交代:“弘晖,等到开年后第一场朝会定下大清的国名,你领着弟弟们要把大清改名之事告知欧洲各国
。()”
“?蚘絔??[()]?『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皇阿玛明显倚重大哥,弘盼、弘昀、弘时几兄弟毫无心理负担地接受了,没有丝毫要争皇位的意思。
三个成年哥哥不反对,后宫其他几个小阿哥们的额娘不管心里想什么,更是不敢开口。
永寿宫,皇后听说皇上对弘晖的看重,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恭喜皇后娘娘,贺喜皇后娘娘。”
皇后淡淡笑道:“都起身吧,现在还不是恭喜本宫的时候。”
等到弘晖登基那一日,那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
皇后高兴过后,轻叹一声,还是九弟和九弟妹大气,没有因为永乐之事记仇,给弘晖使绊子。
永乐之事后,皇后曾给九弟妹道歉,九弟妹不肯接她的话。从那时候起,九弟妹就没再来给她这个嫂子请过安,每次进宫见皇上,都是商谈完政事就走。
皇后不明白九弟妹为何因为一件小事恶了她,她不明白也不要紧,她只需要知道,九弟妹这个瑞亲王福晋,在大清朝比她这个皇后娘娘更有分量,九弟妹不亲近她,不是九弟妹的错,是她这个当嫂子的错。
此时,胤祺和胤禟一家人刚游完西班牙、法国、英国、识得兰群岛,他们并不知道大清国内发生了什么,但是也大概能猜到。
“五哥放心,这几年是四哥对大清掌控力最高的时候,四哥不过是想改个名字罢了,满人不会反对。”
普通满人的意见不重要,掌握军政大权的满人都是四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家里的小辈再废,多少也有几个在菁华大学受过教育,潜移默化之下,外部危机,整体利益之下,他们知道该怎么选。
胤禟看好四哥,但是他心里也有个疑问:“五哥,咱们从小跟四哥一起长大,四哥小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出他身上有什么不同来?”
“什么不同?”胤祺没明白。
“我想知道四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英明神武?四哥从继位后,就没有做过一个错的决定。”
胤祺笑道:“这个你问我?你该问你自己吧,四哥不是跟你们夫妻最亲近?”
胤禟双手一摊:“我就是不知道,才问五哥的嘛。”
“你都不知道的事,我就更不知道了。”
但是,若是要说四哥的想法突然有巨大的转变,胤祺:“是那年四哥去浙江查贪污案时开始的吗?”
“好像也不对,从收缴国库欠银之事开始的?还是从四哥支持九弟妹建菁华大学的时候?”
两兄弟都想不明白,胤禟问叶菁菁,叶菁菁哪里知道这些:“你想知道,问你四哥不就行了,在这儿猜什么猜。”
“这不是还没回去么,隔这么远,怎么问?”
“很快就回去了。”
他们在识得兰群岛过完年,带着家里长辈去瑞典、德意志转一转,然后坐快船走地中海和红海回去。
“先过年,过完年再说回去的事。”
大年三十,姚家
() 和张家一起过年,姚元景和张廷玉喝了一杯,姚元景笑道:“都知道咱们这位主子有魄力,没想到如此有魄力,我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能见证这一幕,我就算隔天死了也高兴。”
张廷玉想起了陈廷敬、李光地等老大人:“师兄,等咱们致仕后,咱们去给陈大人他们上炷香吧。”
“该去,到时候把大清改名,民族团结的报纸给几位老大人烧一张去。”
自从清军南下,屠城,圈地,留发不留头,皇上重用满臣,轻忽汉臣等事,让满汉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当今能看到这个问题,并且在矛盾还未爆发之际就解决这个问题,不把问题留给后代,只这一件事,就值得史官大书特书。
姚怀玉:“我觉得皇上做出这个决定有迹可循。”
“怎么说?”
“你们没注意到吗?自从安南省并入大清后,朝廷并没有要求安南省的百姓剃头,许多从安南省、云南省到菁华大学读书的学子,也有许多男学生没有剃头留辫子,也没人追究。”
姚怀玉笑道:“你们天天忙着差事,没注意这些吗?”
偶尔有看到,只下意识觉得,修铁路,打仗都来不及,不会是管这些的时候,就没放在心上。
张廷玉叹道:“听夫人如此说,这些年来,朝廷确实管得松。”
姚元景很好奇大清究竟会改个什么样的国名:“这几日报馆已经收到各地送来的书信了吧?”
“收到了许多,昨日下午我闲着没事儿去报馆走了一趟,他们正在统计排名前十的名字,等开年后朝议时再商量。”
开年后有一桩大事吊着,汉臣们都盼着这个年过快些。
胤祺和胤禟夫妻终究没赶上开年后的大朝会,等他们从欧洲回京时,菁华大学还有几日就要开学了,皇上和朝臣,结合天下人的意见,最后,大清更名为中国。
同时,朝廷为了推动民族融合,军机处、内阁、户部、翰林院、报馆等各部门集思广益,推出一系列促进民族平等,民族融合的条例。
唐子归偷偷跟叶菁菁说:“现在满人还强着呢,汉人装蒜,说中国是中央之国的意思,等以后,时机到了,说不定这个中国就是中华,华夏民族之国的意思。”
“咱们别管后人怎么解释,只要现在民族融合开始推行就好。”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等到彻底实施。以后碰到难事儿了,有他们这些先辈打下的底子在,就算内部闹矛盾了,容错空间才会大。
叶菁菁希望,大清从现在开始,就要慢慢捏合到一起,建立起坚固的关系,未来,才能一起抵挡不可知的风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