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6(2 / 2)

加入书签

“《失乐园》完美地诠释了这首诗,得而复失,永恒的绝望与痛苦。怀亚特究竟有没有死去?这不重要,他的灵魂已经湮灭。”

同时,也有报纸刊登了并不看好失乐园的影评文章:

“这部电影令人痛心,令人绝望,观众能从《失乐园》中获得的只有恶心和无力。主人公被订书机钉上的伤口,就是最鲜明的暗示,他的伤痕只是被短暂地遮了起来,永远无法治愈。”

有人认为:“我无法从这部电影中获得任何积极的情感,哪怕是希望。除了痛,就是痛。影片采用了非常低级的手法,可以说,完全是为了虐而虐。”

还有人认为:“影片看似是一部为儿童、青少年拍摄的电影,但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

美国媒体很是意外,心中的好奇如同怀中揣着一只小猫,被骚挠地奇痒无比。

虽然看不起欧洲电影节,但是人都会好奇其它国家、其它民族对自己国家作品、导演和演员的评价。如果美国能从看他们不顺眼的欧洲人那里获得称赞、甚至端走他们的奖杯...老天爷,那真是爽爆了!

《失乐园》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有没有获奖的可能?

为什么爱它的人将它捧至天上?而难以接受的人,却将它踩进泥里?

《Plan B》和《失乐园》,奥斯蒙德两部电影都反映了青少年生活,甚至男主角也是同一个人,究竟有什么区别?

美国观众无从知晓,只能盼着它尽早在国内上映。

*

威尼斯电影节的日程安排表,一开始只为《失乐园》安排了一场放映场次。电影首映结束以后,主办方又为这部电影追加了两场放映。

目前看来,反响都还不错。影片口碑虽然两极分化,但影评好坏与影评人身份却没有必要联系。没有出现某个年龄阶层或者某个性别的多数影评人,集体给出了某一种评价的状况。

这对奥斯蒙德来说是个好现象,起码不用担心美国步.枪协会察觉到他的限枪意图,阻止电影上映,也不用担心在奥斯卡评委中,占比较多的老白男集体反感《失乐园》这部电影。

眼前的种种迹象都说明,《失乐园》还是很有可能会从威尼斯电影节上带走一座奖杯,再从奥斯卡上捞走一项冷门奖项的提名的。

与奥斯卡颁奖采用大量会员、评委无记名投票统计的方式不同,威尼斯电影节的评选方式简洁粗暴又不失公正性。

每届威尼斯电影节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七位业界知名大佬(这些人大多是往届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获奖者,亦或者成就突出,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和美名)担任评委,由他们观看完所有入围影片后,讨论决定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奖项分别应该颁布给哪部电影,又颁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