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写不成了,忒忙!(1 / 2)
第590章 写不成了,忒忙!
林朝阳无语,「都看着我干嘛?他说这话你们也信?两座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金奖,你们不会以为他连这点创作自由都没有吧?」
众人一想也是,又看向章艺谋,只见他一脸老实巴交,憨厚纯良。
章艺谋就是客气一下,没想到给老板爹下了个绊子,他连忙拉着于华,「我觉得《活着》里面还有些地方刻画的不够细节——」
见两人说到一起去,李拓和祝伟也不好去打扰。
「矣,朝阳,你新书写的怎麽样了?」李拓问。
「还在写。」
「新书的内容是关于什麽的?这回是「生老病死」的「生」吧?给我们讲讲呗。」
「大概就是讲一个老猎人和五条狗的故事——
林朝阳将正在书写的故事娓娓道来,李拓和祝伟逐渐听的入了神,直到林朝阳讲完了小说的大概剧情,两人回味良久。
最后祝伟才开口说道:「你这故事,感觉有点《老人与海》的意思啊!」
李拓却反对道:「还是不一样。《老人与海》专注的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对于人类不屈精神的颂扬,但也局限在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上。」
「朝阳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安布伦有圣地亚哥不屈的精神,也有更广阔的舍已救人的胸怀,还有那几只猎犬的刻画,也让故事多了人文主义的温度。」
「在精神内核上,这个故事有《老人与海》的影子,但要比《老人与海》更具广度和深度。」
作为资深林吹,尽管只是听林朝阳讲了个大概故事,但李拓脑补的内容已经足够输出几篇高质量文学评论了。
祝伟沉吟说道:「所以说,这个「生」是求生的「生」?」
林朝阳点点头,「是。」
「朝阳,我有个问题,听你说完我感觉这部小说的篇幅恐怕不会太长吧?」李拓问。
「应该不会超过16万字。」
新小说的篇幅照林朝阳以前的作品要短了很多,但与《老人与海》的四万字比起来已经很长了。
李拓回想了一下林朝阳所讲的内容,「这种类型的小说确实不宜过长,要不然很容易削减故事的紧迫感和读者阅读时的沉浸感。」
「不错,我也是这麽考虑的。」
聊了一阵,李拓又央求林朝阳将小说手稿拿出来先给他们一睹为快,这一看就是小半天时间,直到于华要和章艺谋一起离开,才让两人回过神。
「你上哪儿去?」李拓问于华。
「今天时间晚了,我就不在朝阳老师这给他添麻烦了。艺谋要再跟我聊聊一些细节,《活着》可能还得补充一些内容。」
于华说完便和章艺谋一起离开了小六部口胡同,到胡同口上了章艺谋的桑塔纳,车子一路往三元桥方向驶去。
最后桑塔纳停在一片别墅区门口,小区大门富丽堂皇,上写着「丽京花园」四个字。
章艺谋突然叮嘱于华:「这地方你可别跟其他人说。」
「我明白,放心吧。」于华轻松道。
丽京花园是去年刚建成的小区,因为是涉外项目,小区房价达到1万元每平米的天价,开盘号称创下过「4小时销售60套」的传奇战绩,是如今燕京最顶尖的豪宅。
章艺谋领于华走进了一幢双层独栋别墅,屋顶呈塔尖状,看上去像一座小巧的教堂。
走进内部,空间宽大,舒适又华丽,比于华和陈红的那个小窝不知道大了多少丶豪华了多少,他一进去感觉眼晴都陷在房子的装潢上了。
然后于华就见着了一个明艳清丽的身影,他顿时满脸惊讶,然后立刻压下心中的波澜,跟对面的巩俐打了个招呼。
这回他总算是明白章艺谋刚才为什麽在进门前特意叮嘱那句话了!
打完招呼,感觉气氛有些尴尬,于华问道:「艺谋,你这房子不便宜吧?」
这话问完,章艺谋的脸皮抽动了一下。
巩俐大方的说道:「这房子是我买的。」
「啊!」
短促的呼声中包含着惊讶丶意外和难堪,于华连连咳嗽了两声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巩俐现在是国际影后,前段时间《电影评介》转载湾岛《世界电影》杂志的文章,说她片约不断,单片片酬已经高达150万港元。
以她的收入水平,买这麽一幢花园别墅倒不让人意外。
「我跟于华聊聊他的《活着》,我下部片子打算拍这个。」章艺谋冲巩俐解释了一句。
巩俐点点头,「你们坐吧,喝点咖啡怎麽样?我从义大利带回来的阿拉比卡豆,你们尝尝。」
巩俐口中的「高级名词」让于华感觉有些自惭形秽,虽然不知道这个阿拉比卡豆是什麽东西,但不妨碍他点头。
「好。」
巩俐去冲咖啡,章艺谋礼让于华坐下,他的屁股一触及沙发上就感觉到被一股柔软包围着。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关系,于华只感觉这房子里的东西无一不高档丶无一不奢华。
他前前后后也在燕京待了四五年了,各种场所去了很多,但像丽京花园这麽高端的房子还是第一次来。
于华下意识的拿这别墅和小六部口胡同比,他觉得小六部口胡同除了占了个地段,剩下的几乎被丽京花园碾压。
真不愧是燕京第一豪宅!
巩俐端着两杯咖啡过来,于华终于尝到了什麽叫阿拉比卡豆,只感觉又酸文苦。
这玩意儿,比速溶咖啡差远了!
咖啡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的改编。
章艺谋不算是健谈的人,但在谈到电影时,却总能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于华跟他聊天,巩俐就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于华偶尔分神,见到巩俐那张脸,莫名的就会想到媒体上的各种报导。
然后他连忙集中精神,倾听章艺谋的想法。
聊了好几个小时,外面天都黑了,逐渐理清了改编的思路,到最后章艺谋谈到了关于剧本的创作。
他提出希望于华这个作者能够担任编剧,不过鉴于于华没有撰写电影剧本的经验,章艺谋说要再叫上个芦苇。
《霸王别姬》去年横扫坎城,芦苇这个编剧也一举成名。
于华对此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反而觉得如果芦苇能担任编剧,那是再好不过的事,等于是为《活着》的改编保驾护航了。
然后章艺谋又提到了版权费和稿费的问题。
「按照我们林氏影业的规矩,版权费一般在20万港元—」」
「20万?」
于华仔心中畅想过小说改编的版权费,但20方港元这个数字还是远超他的预想,以至于让他发出了一声惊呼。
章艺谋自然知道这个数字对于内地作家来说是一笔大数字,他接着说道:「另外你要是担任编剧,还有10万港元稿费。」
那就是30万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是多少?
好像是22万左右!
于华被巨大的幸福感冲击的有些眩晕。
别管是参加工作,还是从事写作以来,他还从来没有赚过这麽多的钱,细数他这些年赚的钱,恐怕连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还有——」章艺谋的话没停。
还有?
于华已经傻了,拍电影这麽赚钱吗?怪不得巩俐能买这麽大的别墅!
「还有电影上映之后,你和芦苇作为编剧也会有一些分红。」
于华好奇的问了一嘴,「分红能有多少?」
「这个可说不好,得看电影的收益。」章艺谋想了想举了个例子,「芦苇上部电影到目前为止拿了超过200万港元。」
200万港元!
于华倒吸了口凉气,这个数字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认知,于华想不明百写个剧本而已,怎麽能赚到这麽多钱。
章艺谋只好耐心的给他解释了林氏影业对于编剧的厚待,又说道:
「《霸王别姬》拿的可是坎城金棕榈,光是在内地和香江的票房加在一起就有8200万港元。
而且在欧洲丶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受欢迎,海外发行权已经卖出了四十几个国家,带给林氏影业的收益超过了1亿港元。
过两个月要是能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个收入翻个倍也不是不可能。」
说完他又特意强调一句,「其实如果芦苇要是我们公司的编剧的话,他的分红还能再高0.5%。」
于华陷入了失语状态,他现在已经没有脑筋去算0.5%的分红是多少钱了。
于华忽然想到,章艺谋把《霸王别姬》吹的天花乱坠,他自己的《秋菊打官司》不是一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吗?
一个编剧都赚这麽多钱,那导演得赚多少钱?
「那你——」
于华的问题还没问出口,章艺谋就打断了他,「咱们不谈这个,不谈这个!」
那模样像极了精打细算的地主老财,于华不禁哑然失笑。
接着他忍不住憧憬了一下,要是《活着》改编之后也能得个欧洲三大的金奖,那他岂不是也能赚上百万元?
他想起了今天白天时候李拓提到的庄重文文学奖,这麽一对比,感觉10万元好像也算不得什麽了。
于华心里突然生出了一股冲动,要不他也去林氏影业当个编剧得了!
随即,他立刻又冷静了下来。
写小说才是他的立身之本,只要继续写出像《活着》这样的好作品来,还怕没有改编赚大钱的机会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