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则鼎俎是供(2 / 2)

加入书签

「大份的归中贵人,我拿这个小份,徐总督和和孙舶使拿这个中份。」高启愚提出了新的分配方案。

黄斌笑着说道:「诶,大鸿胪大份归大鸿胪,中份归咱家,咱家带回宫中,小份给徐总督,他们平日里不缺这点孝敬,给他们是一种态度而已。」

「陛下训诫咱家,皇帝不差饿兵,不是国破家亡时,让军兵饿着肚子冲锋陷阵,是耻辱。」

「大鸿胪心里念着陛下的好就是了,该拿就拿着,否则日后谁还会干这等搏命的买卖?出使风险极大,天象丶瘟疫丶伤病等等。」

大明的士大夫可是养尊处优的肉食者阶级,是仅次于世袭官的官选官阶级。

这海上无风三尺浪,高启愚出使过一次泰西,可这次出使,仍然吐的稀里糊涂,晕的整日整日睡不好觉,若是再遇到大风大浪丶遇到船上爆发瘟病,遇到夷人袭扰,这都是危险。

出使是个亡命的差事,要想日后的使者,真心实意的办事,这些好处真的拿了,皇帝也当看不见。

「这些倭女就不要了,拉回大明给潞王府送去好了,我主要是顾虑安全,这枕边的危险,还是要顾及的。」高启愚最终还是拒绝了一部分贿赂,为了安全。

这里面的倭女都是精挑细选的良家,甚至有一部分是大名们的女儿丶京都公卿的女儿,给潞王送去,是最稳妥的选择,潞王活的非常洒脱,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根本不受封建礼法的约束,朝臣们也没人去弹劾批判。

因为潞王亲哥是皇帝。

这些倭国的经纪买办们背后并不简单,最起码都是割据一方的大名。

倭国今日的局面,绝非织田信长一个人的过错,而是倭国多数人的选择。

「最近米价腾飞,是这些倭国的买办们,重注赌倭国能够在朝鲜战胜,赔的稀里糊涂,然后抬高米粮的价格,让倭国人承担这份损失。」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买办们,在倭国米粮供应紧张的时候,还在出口米粮,换取足够的宝钞,来抵消损失。」李诚立赶到了堺市港,才清楚了为何米价为何如此之高。

这也是海防巡检们多方搜集情报,最终确定的事实。

买办们赔了钱,让倭国的所有人一起承担,他们赚钱的时候,一分钱都不会分给这些倭人。

韩战开始后,长崎总督府就有赌盘,坐庄的是福建的商人,对赌的内容很多,韩战的最后结果,大明商贾和倭国商贾在这个赌盘上,都下了重注,甚至还有压对方赢的。

自从釜山大捷传遍四海后,倭国的商贾们,赔了很多的银子。

交割的时候,商贾和他们带的家丁们,甚至发生了火并,若非长崎总督府牙兵出动镇压,恐怕要出大乱子来。

倭国缺粮,买办们,不仅不想方设法的找粮食,反而是想方设法的把本就不多的粮食卖出去,换取宝钞,利用宝钞,从穷民苦力手里,收回损失。

这种买办,放到大明朝,皇帝陛下一定会亲自领兵杀上门去,告诉他们大明只有一片天,那就是陛下!

「等一下,啊,怪不得这些势要豪右们一直上疏请愿纳捐,陛下不肯,他们还一直催促,感情在这里等着呢?!」高启愚忽然意识到了,他把这些势要豪右想的太好了。

李诚立思前想后摇头号索道:「也不完全是为了赢钱,多数还是为了报仇,守备千户所可是有不少富家子弟,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倭国,可不是为了赢什麽,就是为了报仇。」

「一千五百牙兵,有三百三十人,都是乡贤缙绅丶势要豪右这些富贵出身。」

李诚立认为高启愚过于武断了,他的说法不符合矛盾说的基本思想,将事情简单化了,赢钱是赢钱,报仇是报仇,三百三十人势豪弟子,这个比例真的已经很高了,这些人有的是出路,从军就是为了来倭国祸害倭人来了。

如果能在报仇的时候,顺便赢钱,那再好不过了。

「你说的有道理。」高启愚眉头稍皱,而后舒展开来,认可了李诚立的说法。

黄斌拿出了一枚枚的棋子,挨个的摆了出来说道:「咱家发现,倭国的穷民苦力不想打仗,再打米价还会一日三高;倭国的足轻丶武士们不想打仗,现在他们也都知道了,大明的火器极其厉害,没有甲胄就是送死;」

「倭国的商贾们,也不太想打仗,这一打仗商路断绝,囤货居奇,哪有商货快速流通赚的快?货物不转起来,是没法赚钱的;倭国的大名们其实也不想打仗,反正这些金银铜铁矿山,最终的结果,也是送到长崎总督府换大明宝钞。」

「所以,议和的主要阻力,还是织田信长的一厢情愿。」

织田信长的固守令,各个大名似乎也赞同,但他们派了各种买办,前来迎接大明的使者,看起来有点怪异,这些大名们,并不是真心赞同固守令,顽抗到底,但畏惧织田信长的权威,又只能认同。

多数时候,要看人做什麽,而不是看他们说什麽,言不由衷这事儿,再正常不过了。

大名们在朝鲜战场上,承担了巨大的损失,他们已经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

高启愚深吸了口气说道:「我尝试说服织田市,让织田市游说织田信长,如果织田市不肯,那就打到他投降为止。」

「大鸿胪,织田信长不同意也没事,我们可以和其他的大名联系,派往其矿山驻军就是,至于织田信长同意不同意是他自己的事,大名们和咱们达成了共识就行,不是吗?」黄斌侧着身子,笑着说道:「事情可以变通一下。」

「倭国不是咱们大明,倭国这地方都是割据的大名,也不是事事件件,都听他织田信长的。」

黄斌从一开始就劝高启愚收受商人的赠礼,目的其实就是这个,先跟织田信长谈,他不同意,就直接跟大名们谈,谁答应,自然不会被大明军和水师攻击,给脸不要脸,那大明火器,未尝不利。

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高启愚跟陛下越来越像,这办法还有很多,就急匆匆的奔着掀桌子去了,有些绕一圈,同样能达到大明想要的结果。

「有理!」高启愚和李诚立眼前一亮,他们显然是大明人思维,外交大事,都要陛下定夺,但倭国的框架,这和大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高启愚和李诚立同样被大明集体意识所支配,思考问题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过的情况。

倭国的一片混乱之中,新的权力网正在悄悄的形成。

福建商帮胆子大手腕狠,主要营生就是倭奴和倭女;而浙江商帮更擅长算计,他们拨弄着算盘,计划着用复利掏空每一个倭人,然后把他们卖给福建商帮;宁波帮商人在倭国弄起了金银行,帮倭国人保存金银等物,开具金银票到长崎总督府兑换;

倭国的大名们利用商人操弄着物价谋取暴利,极乐教徒们在快速割舍到自己一切能割舍的关系,一心想要踏上大明这个彼岸;游廊里的游女,悄悄将客人们支付的白银丶黄金丶宝钞,存在宁波帮的金银行里,并把攒下来的银票视为逃离游廊的唯一希望。

这其实是一场剖心换骨式的蜕变,是幕府的的最后残馀,如果倭国能够挺过去骤变,也有可能迎来新生,迎来新时代的第一缕曙光。

织田市赶到了京都,居住在了本能寺中,这里已经修缮一新,看不到当初本能寺之变的熊熊烈火。

她走在本能寺里,有些恍惚,如果她没有离开倭国,而织田信长被烧死在这里,她又会是怎麽样的下场?可能为了自保,嫁给一个忠于哥哥的大名,然后在其他大名的进攻中,死在战火之中。

作为织田信长的妹妹,这大约已经是最体面的死法了。

「将军找你。」森兰丸找到了在寺庙井边发呆的织田市,请织田市入内说话。

织田信长还是喜欢住在本能寺里,当然他现在带兵很多,不会再被明智光秀这类的反贼给逼到穷途末路了。

「你代表自己还是代表大明而来?」织田信长看着对自己行礼的妹妹,有些冷漠的问道。

织田市闭目片刻才开口说道:「我代表我自己吧,大明是天朝上国,并没有为难我一个女人的打算,这次派我来,大约是找个熟悉的哥哥的人。」

「我尽力了,但大明在仁川汉城之战后,就不再沟通,我见不到礼部的官员。」

「不,其实你代表大明来的。」织田信长忽然笑了起来说道:「坐吧,不必拘谨,大明皇帝派你回来,你说什麽不重要,只要我看到你,我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你没有变老,这证明你在大明生活的很好,大明终究是天朝上国,说话算话,有大国的气量。」

「是拿我威胁哥哥做出不明智的决策吗?」织田市有些焦急的问道。

织田信长摇头说道:「不会,个人左右不了国朝之间的竞争,而且你还不是那麽重要的个人,即便是我不答应把矿权交出去,皇帝也不会拿你怎样,顶多把你们送回来。」

「哥哥要答应议和吗?」织田市有些失神的问道。

「我不知道。」织田信长摇头说道:「我本来以为大明的檄文就是说说而已,既然已经拿下了对马岛,哪有不进攻的道理?所以我才下了固守令,结果大明突然遣使来谈。」

「打乱了一切布置。」

织田信长以为大明皇帝的檄文都是说说而已,成祖文皇帝还说要清君侧呢,结果建文君不明不白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皇帝这一遣使,把织田信长彻底架在了火架上,是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