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回乡投资(1 / 2)

加入书签

第225章回乡投资

从食堂回到了办公室,秦可丽也跟了进来:“萧镇长,老宋这个人只想着自己,你不用跟他一般见识。”

萧峥道:“镇上跟老宋相同想法的人,也不只是老宋一个人。

你知道绝大多数人为什么到体制内来?还不是因为体制内稳定?要是工资福利都发不出了,那就把他们待在体制内的唯一理由都给抹去了。

到时候,不仅老宋一个人会有意见,估计镇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都会造反呢。

所以说啊,镇财政收入锐减的问题,迟早得解决。”

秦可丽道:“可现在我们的确就处在一个矿山刚刚关停,到新的产业尚未见效的过渡期啊,又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财政收入的问题啊?太难了!”

萧峥说:“不难的话,又要我这个镇长干什么?镇长的第一任务就是搞钱,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其他。”

萧峥对自己职责的定位,相当清楚。

秦可丽瞧着萧峥,心里轻轻地叹息,她很想能帮到萧峥,可在这个事情上,她真的是束手无策。

萧峥道:“说不定等《江中日报》和江中电视台的宣传效果一出来,就会有客商前来投资!”

秦可丽道:“真的希望有志于绿色产业投资的客商能够早点来啊。”

萧峥瞧着秦可丽道:“可丽,我有信心,总有一天我们这里会有许多绿色产业和生态项目落地,总有一天,咱们生态好了,老百姓也富裕了,总有一天我们的老百姓靠绿水青山来致富。”

萧峥目光灼灼,尽管秦可丽没有萧峥那么有信心,可萧峥坚毅的神情还是影响到了她,让她也觉得或许真的有这么一天。

在海南岛,一家名叫“安海”

的五星级酒店行政楼中,总裁的办公室中两堵墙都是巨大落地玻璃窗,直接可以看到蔚蓝的大海。

“安海”

大酒店在海南岛的所有酒店中,都算是为数不多拥有白沙滩的酒店。

此刻总裁安四方,并没有在欣赏海天一色的绝佳风景,而是正在看一份《江中日报》。

在国内的商界,有一个群体说出去名字就是响当当的,那就是“江商”

“江中”

位于东部沿海,自然资源并不算丰富,可正是这个省份在全国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藏富于民”

正是这个省份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特色,为全国其他地方百姓所羡慕。

而“江商”

更是在全国极有影响的商人群体,一方面“江商”

是真的有钱,因为老百姓手头有钱,融资方便;二是“江商”

讲信用,懂规矩,知报恩,也正因如此许多人听说是“江商”

,都愿意跟你做生意。

事实上,“江商”

之中也有害群之马。

但是,商界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而对那些害群之马基本忽略不计,“江商”

的形象在全国还是不错的。

“安海”

大酒店的老总安四方就是一名典型的“江商”

,白手起家、讲究信用、稳扎稳打,并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追求细水流长、稳健投资、逐步拓展,同时对故乡抱着一种情怀。

也正因为如此,安四方会把五星级酒店的名字取名为“安海。”

安海?到底什么意思呢?安,是安县。

海,是海南。

这意思就是,从安县到海南岛的意思。

这也是安四方经常向人解释的意义。

同时,还有一个安四方未曾对外人道的想法。

那就是,等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也希望“安海”

大酒店,能够从海南岛,回到安县。

他之所以不对外人说这层意思,因为这可以说是一个战略机密。

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的。

商业投资不是开玩笑的,投资正确就能一本万利,投资失败就可能血本无归。

安四方是想要回到故乡来投资的,不论是为了赚钱也好、为了回报故乡也好,当然最好是两者兼顾,可他就是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才是时机。

也正因为如此,安四方就算在海南岛,每天也都会看两方面的信息,这是他的必修课,第一是看新闻联播、第二就是看《江中日报》。

正是这份的《江中日报》给了安四方一份期待已久的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