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7 章 【镇天下】1.8(1 / 2)

加入书签

事实证明,除了江山社稷之外,皇帝确实就是很在意皇贵妃,因为不到几l日,将十三皇子改名为朱祐柏并过继给万皇贵妃万贞儿做儿子的圣旨就到了禄王府邸——这也是皇帝亲封的。

为了不让太后和文武百官有异议,皇帝还给了太子朱祐樘封赏,其余皇子也一一进行了封王,比如封皇子朱祐杬为兴王,朱祐棆为岐王等等。

“皇上封我为禄王,这就是在提醒我不要忘了万皇贵妃的恩情,让我明白什么叫无功不受禄。”

朱无视拿着圣旨这般说道,但心里也没有多在意,毕竟他的目的也不是当什么王爷,而是要剑指皇位!

桃夭看着手底下人调查到的太子妃张氏的家中情况,那两个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太子妃之弟,果然就是有了姐姐傍身就开始嚣张跋扈,不是在意图强抢民女,就是在打架斗殴。

“皇兄这个太子确实做的不错,但选的太子妃还有太子妃的娘家,属实是……让我大开眼界。”

朱无视也看了那一封信,对张氏那一大家子人的所作所为,简直不要太震惊——居然去逛青楼都要嚷嚷太子的名号,不知道还以为太子已经做了皇帝,居然能让他们张口闭口就说我姐夫是太子殿下,你敢要我钱/打我试试。

桃夭的目光也落在那一句“你知道我姐夫是谁吗?我姐夫可是太子殿下!”上面,神情也变得无语凝噎起来。

也就是成化帝驾崩得早,假若多活几l年,知道张氏子弟是个什么货色,指不定就要学周太后棒打鸳鸯了。

这位太子妃是成化二十三年中选,但凡明宪宗不是七月就驾崩,然后同年九月太子就登基做皇帝,估计这罕见的帝后情谊都未必能延续。

因为孝宗笃爱妻子,不立妃嫔,帝后和谐恩爱,但底下人可就受苦了。由于爱重张皇后,明孝宗极为优待外戚,单是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就算了,连妻弟都极为厚待,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伯。

更别提还为张皇后建立的家庙也富丽堂皇得跟皇宫差不多,朝中御史上疏弹劾的次数都要赶超本朝前面好几l位帝王。

但是没有用!

皇后只有一个,大臣却有一大堆,明孝宗能不爱重张皇后?于是在张皇后放纵家人肆为奸利的情况下,便是有朝臣时常进谏,明孝宗也因为张皇后之故,从不约束外戚。

而且这样的外戚权倾朝野还是一直持续到明武宗驾崩,张皇后和她的外戚母家,才是真正迎来了苦日子。

明孝宗三十六岁就驾崩,明武宗三十岁也驾崩了,这里边有没有被外戚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文武百官的手笔,那就很难说。唯一确定的就是过了几l十年荣华富贵好日子的张皇后,在明世宗朱厚熜登基为帝后,那就是直接体会上人情冷暖的滋味。

因为张太后一直都是高高在上,于是便时常会与明世宗蒋太后不和,更是因此引起明世宗对张太后的不满,不仅十分不礼遇,还把对张太后的称呼由圣母改成伯母。

至于那两个靠着姐姐作威作福的兄弟俩张鹤龄和张延龄,同时也不能再随意妄为无恶不作。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杀人放火还是要继续杀人放火的,不过靠山却是已经没了。

当张太后还是如常为犯罪的弟弟苦跪求情无果后,便怒火攻心一病不起,并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崩,享年七十二岁。

晚景凄凉的张太后这边一死,嘉靖皇帝就担心她会在地底下寂寞,立刻就把她的两个弟弟给处死送了下去。

这如何不是一种对伯母的孝顺呢?

大明皇帝易溶于水,还大多不长命,这就是一件很古怪的事情。

连明孝宗朱祐樘也不是个长寿的皇帝,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就驾崩。

桃夭进宫为万皇贵妃治病做针灸的这些时日,也曾见过那位太子殿下,确实也算是才貌双全,但按照大夫的角度去望闻,便知道这位太子殿下的身体情况不太好,看面相就是天不假年的样子。

再思及太子生母纪氏早早便在他五岁时病逝,而幼年太子更是要靠着废后吴氏救助才能活下来,桃夭便猜想这里边不会有吴氏动的手脚吧。

吴氏因为杖刑当时还是宫女的万贞儿被朱见深废为庶人,然后她被打入冷宫又遇到了同样在冷宫的纪氏,后来纪氏产子不到五年就病逝,吴氏就悄悄抚养过几l年朱祐樘,并拉拢宦官前桥搭线让朱祐樘做了太子。

而孝宗继位后又念及吴氏的养育恩,命服膳皆如母后礼。

任凭谁都料不到,这一届宫斗的最终胜利者,居然会是早早就被废黜的吴氏。

至于孝宗也因为多难的童年而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便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

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继续祸乱朝政。还有不好女色,或许也有一半原因是身体原因支撑不住,但凡明孝宗也是个好色之徒,估计都很难活到三十六岁。

不过话说回来,曾经杖刑过万贞儿的吴氏,会不会早就已经跟幼年的朱祐樘说过很多万贞儿的坏话?

还有万贞儿曾经长年服用过的虎狼之药,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效果,但药效实在是过于猛烈,甚至是到了伤身的地步,即使当年万贞儿真的再次有孕,那孩子也是绝对生不下来的。

桃夭猜这件事皇帝和万皇贵妃二人,估计都是不知情的。

那又是谁能越过帝妃二人,直接瞒天过海呢?

万贞儿不能再诞下皇嗣,最大受益者除了太后、太子和吴氏三人,桃夭已经找不出其他人。

或许后宫妃嫔里面也有嫉妒万贞儿的恩宠过盛,但她们显然就是身份地位都不够去害万贞儿。

果然人多的地方,是非和斗争也就多。

皇长子的夭折,第一任太子的早死,还有朱祐樘这第二任太子的上位,这里边指不定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且更让桃夭怀疑的是,整个皇宫的人都应当从她救下万皇贵妃这件事知道她医术之高明,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来让她去为太

子看诊治病。

甚至连太子本人都不着急治病。

这实在是太过于蹊跷了。

难不成偌大的皇宫里,谁都不知道太子身患有疾吗?又或许连太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疾在身?

朱无视和太子这位皇兄关系并不熟悉,但也比桃夭多了解些:“太子和我们这些皇子不一样,饮食起居有春宫坊和典玺、典翰、典膳、典服、典药、典乘兵六局负责,甚至是读书习武都不与我们一起,平时也难得见上几l面,倒是也没察觉出太子有什么问题。”

“不过每逢秋猎时,确实也不大见太子出手,反倒是经常礼让我们这些下面的弟弟,父皇和文武百官都对此很是满意。”

当日这里面也有皇帝也身体日渐不好,同样不下场狩猎的原因,而太子也很容易以孝顺的名义陪在皇帝身边。

桃夭沉思片刻,觉得现在从太子妃娘家那边来搬倒太子实在是不大可能,于是她打算从吴氏这边下手。

“纪氏一个身居冷宫多年的宫女,却一朝得皇帝宠幸生子,之后还与早就被打入冷宫的吴氏相识,还得到门监张敏的帮助,后来太子长到六岁时又被张敏推到皇上面前。于是已经丧子两次的皇上立马就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太子,还封纪氏为淑妃。”

朱无视把头枕在心上人的腿上,接着话头道:“可是后来纪淑妃在自己宫中暴毙身亡,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太子也被太后抱到仁寿宫里亲自抚养,宫中都说是皇贵妃下的毒手。”

“大概是因为真的感受到太子的威胁,皇贵妃再也不控制后宫,而是让父皇在后宫妃嫔中走动,并在诸多皇子出生后,有意改立太子。若非当年泰山一带突发地震,太史又坚称是上天警示如若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因而父皇便严令不准宫内宫外再议改立太子一事。”

对于这些事情,知晓明朝后续历史的桃夭笑了笑,不予评价。

“从古至今,后宫斗争本来就是你害我我害你,归根究底还是在皇权倾轧下的纷争,宫斗和党争皆是如此。”

朱无视陪着心上人看窗外白雪融化的景色,不知道是为谁叹息:“若是当初父皇只有皇贵妃一人,怕是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纷争。”

桃夭摇摇头,说道:“只要有太后在,那就是绝对不可能的。”

朱无视拉着心上人的手,说自己绝对不会像他父皇那般重蹈覆辙。

桃夭摸着朱无视的脸,“料你也不敢!若是你真的移情别恋,那我就用银针把你扎成不举,然后再远走江湖,让你一辈子都找不到我!”

这番话一出,朱无视顿时就慌得抱紧桃夭,说她已经要嫁给他做结发妻子,不能如此无情无义抛弃他的。

“我这不是说如果你先对不起我,那我才会离开,这皇宫之中纵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终究不是我想要的。若是你永不变心,那我自然也是要去郎君你白头到老的。”

朱无视听到这,才勉强松了一口气,毕竟他是很有自信不会有二心,他此生唯爱

明儿一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太子也是才新婚不久,接着就要准备十三皇子的婚礼,这样接近的时间,以及皇上突然将十三皇子过继给万皇贵妃当儿子的举动,实在是很难不让文武百官多想。

连已经很久不出现在人前一心养老的周太后都忍不住让人把皇帝叫来,当面问询皇帝可是有改立太子之意。

此时的朱见深确实没有改立太子的念头,于是就很是不喜太后的质问——他的生母并不得先帝喜爱,因而朱见深从小是由祖母抚养成人,对生母感情就是一般。

尤其是自己和万姐姐的孩子,太后也在里面掺和一手,实在是让皇帝对这位生母在疏远的同时又感到些许厌恶。

只是在讲究以孝道治天下的世俗压力下,皇帝还是只能对周太后十分孝顺。

但问题是周太后也觉得自己很是委屈,年轻时好不容易生下个儿子,结果就被抱走,等到儿子历经千辛万苦做了皇帝,却又为了一个和自己同岁的下贱宫女忤逆她!

这换作哪一位做母亲的,会愿意自己儿子娶一个整整大上十七岁的卑贱之人做妻子?

那完全就是要被世人耻笑的荒谬之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