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7 章(2 / 2)

加入书签

张四维平日与朱翊钧的接触并不多,只听说这位太子聪颖早慧,天资非凡,今日一见,果然所言非虚。

“殿下……”

他躬身,正要说几句发自内心的恭维话,却又被朱翊钧打断:“张大人不要急,我

() 还没说完。”

“光武皇帝最后说:‘吾方自思之’,我想,这对于臧宫来说,也是一种警醒,不知后来如何?”

隆庆看着他,微微皱起眉头,却不知他为什么这么问。

张四维答道:“后来,光武皇帝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朱翊钧点点头,与他所想差不多。他又抬起头来看向张四维,冲他笑了笑:“张大人讲得好。”

张四维什么也没讲,都是他在讲,白白得了一句夸赞。

但他今日对这位小太子真是刮目相看,虽然嘴上不提,心中却有个大不敬的想法:他们这位每日沉迷声色的皇上应该挪挪位置,让太子来当皇帝,说不定更合适。

此时,朱翊钧已经绕过御案,又回到了隆庆身边。

隆庆神情中透露着几分疑惑,似乎没太明白朱翊钧最后那个问题的用意。

朱翊钧却跟没长骨头一样,靠在他身上,笑着问:“父皇,我讲的好不好?”

“当然好!”隆庆揽着儿子大笑,“讲得太好了,父皇还没听够呢。”

“那我回去多读些书,下次再给父皇讲。”

“哈哈哈哈哈哈哈!”隆庆被他哄得乐不可支,“好!父皇就喜欢听你讲。”

今日进讲已经结束,张四维却没有告退,他还有事相求,那封奏疏此时正躺在隆庆的御案上。

于是,趁着隆庆现在被儿子哄得心情大好,张四维将自己的请求又说了一遍。

朱翊钧还奇怪呢:“张大人,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不会生气吧。”

张四维诚惶诚恐,赶紧躬身道:“臣不敢,殿下请问便是。”

朱翊钧问道:“张大人籍贯在山西平阳府,回乡省亲,三五日肯定不够,三五个月,也未必能回来。那……你走了之后,你手里的事情谁做呀?”

“……”

这问题问的,实在是很不给面子。事实也的确如此,官员回乡省亲,又不是八百里加急,来回一趟就得好几个月,更别说在家中还得住上一段时日。

不管是翰林院、文渊阁还是六部,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大堆活儿要做,尤其是重录《永乐大典》,修《世宗实录》这种大工程,走一个人,那就得耽误好几个月的时间,眼看着进度就慢,那得拖到什么时候。

其实皇帝心中也有这样的担忧,但不会有人直接问出来,回乡省亲,那是探望父母,大明以孝治天下,凡是都以孝为先,这么问就显得很不近人情,传到那些言官耳朵里,说不得又要被骂。

但朱翊钧年纪小,还不满十岁,只是个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脸坦荡和真诚,丝毫看不出难为情。

张四维满面愁容,目光哀婉:“臣已有十年没有回乡省亲,上次回去是为母亲守孝,家中还有老父,实在日夜惦念。”

最后几个字,他几乎是哽咽着说出来,朱翊钧觉得再说下去,他似乎就要潸然泪下。

朱翊钧看他这一脸哀怨,心道若是张先生或者申先生露出这样的神情,肯定好看,张大人……

“张大人,你别哭呀!我就是问问,没说不让你回去。”

“……”

“就是!”隆庆说道,“张四维回乡省亲,赐白银二十两。”

张四维赶紧跪下谢恩。

朱翊钧觉得他在这个时候提出回乡省亲,绝对不只是惦念老父亲那么简单,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转念又想起前些日子,他去过一趟文渊阁,那时候他就看出这位张大人似乎不太高兴。

朱翊钧又想起那时候徐阶刚走不久,便自然而然的以为张四维也是徐阶的学生,他此时要回乡省亲和徐阶有关。

毕竟连李春芳也想要请辞。

说起李春芳,朱翊钧又想起个事,在一堆奏章中翻找了一阵,果然看到一封李春芳呈上的奏疏。

“难道真要走?”

他翻开一看,乐了,李春芳请辞的竟然是——鼻衄。

所谓鼻衄,就是流鼻血。!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