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章 未来(1 / 2)

加入书签

大宋永兴元年,公元1237年,春,东京城。

自大宋王师收复中原之后,三年多时间过去,两河之地,包括河南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荒芜的田地被开垦,一条条沟渠被修葺贯通,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勘探,黄河改道工程已经启动,数十万民夫和工匠,官府预计在五年之内,黄河改道流入渤海。而在黄河改道以后,运河黄河以北段也会跟进,直达燕京。

两河和中原、辽东,包括陕西,在免赋三年,休养生息的基础上,各地方官府在大肆修路搭桥,修路从城内和官道大桥开始,五年的时间,各州府县主要官道桥梁都要重新修筑完毕。

同一时期的五年规划,几条主要铁路线也正在修建,比如燕京城到东京城再到徐州、金陵;东京城到长安城、兰州城、张掖、再到西域别失八里;成都府到重庆府等。

整个大宋,进入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阶段。

也就是这一年,随着大宋军人地位的不断提高,大宋朝廷正式实施《义务兵役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青年,不分种族、职业、家庭出身、以及教育程度,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服役期为5年。

《兵役法》同样规定,凡是军中现役军人,规定二十年之内陆续退役,退役后的军人有朝廷补发的津贴,每月500文,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所需。

至于开始服义务兵役的军人,则会根据伤病、伤残、服兵役年限,以及是否参战发放津贴。

《义务兵役法》的实施,保持了军中兵员的年轻健康状况,又储备了大量的后备兵员,使得大宋长久以来的“冗兵”顽疾烟消云散,也预示着大宋朝廷,走上了一条持久的强军之路。wap..com

而随着无数的退役军人进入军政,尤其是政务领域,也使得大宋整个民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兴庆元年以来,朝廷增加乡镇一级行政机构,改变了千百年来“皇权不下乡”的局面。而随着军人地位大幅提高,大量军中退役人员进入乡镇一级行政机构,并在乡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足以和乡村强大的士绅阶级抗衡。

而与此同时,大宋改元永兴,迁都东京城,似乎也宣告了大宋政治中心的北移。

皇城、内城都重新修建,护城河中的巨石都被肃清,艮岳被改造成了士民免费游览的公园,大相国寺的菜园子被清除,水泥路、下水道、公共厕所、自来水设施一应俱全,东京城似乎成了一个扩大版的金陵城。

东京城,也有了几分北宋时的风华,只不过妖娆和内敛少了许多,却多了许多大气和张扬。

皇宫大内,荷枪实弹的禁军肃穆威严,纹丝不动,让雍容庄严的皇宫,多了几丝肃杀。

睿思殿中,几个执政大臣正在向大宋天子赵竑禀报军政要务。

“陛下,绍兴皇陵都已迁移完毕,陛下随时可以去巩义皇陵拜祭。”

真德秀首先奏报。

北地收复,中原重回大宋治下,绍兴皇陵里的南宋四帝陵墓,包括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以及宋徽宗的永游陵,共五座陵墓,都迁回北宋时的巩义皇陵。

由于宋室南渡,临安是行在,所以陵园攒殡也是简单,都是浅埋,易于迁移。

绍兴皇陵除了五位帝王,还有宋徽宗皇后郑氏、韦氏,宋高宗皇后邢氏、吴氏,宋孝宗皇后谢氏,宋宁宗皇后杨氏等人的陵寝,一共“五帝七后”陵寝。还有大批的大臣、后妃、宗室的墓葬,和帝陵后陵一起,规模庞大。

“五帝七后”陵寝肯定要迁移,至于大臣、后妃、以及宗室,则是暂不迁移。

“真公,辛苦了!”

赵竑点点头,对真德秀等大臣的迁移事宜表示满意。

国都都迁了,仙人的陵墓不迁,肯定要被世人口诛笔伐。

“陛下,嘉定十七年,我朝有户1500余万,人口7000万上下。至永兴元年,我朝有户1800余万,人口8100多万。陛下登基十一年,我朝人口增长千万,可谓盛世之象。”

真德秀递上奏折,赵竑看了,轻轻点了点头。

8100万人口,是去年做的人口大调查,这其中包括了两河和金朝、高昌原来的人口500余万。但不包括移民海外的人口。

“陛下,十年光阴,我朝在海外移民的数量已达近600余万。光是一个非洲,就移民了400多万。我大宋由一内陆国家,变成了一个海洋大国。真是意想不到。”

工部尚书邹应龙禀奏,感慨万千。

也正是因为大宋成了一个海洋大国,才能以海外补给大宋,源源不断为大宋输血。就比如黄河改道、修铁路需要的钱粮,莫不是从海外转运。

“非洲三千万平方公里,即便是大部分地方不宜人居,但还要移民,至少也要在一千万人口以上吧。”

非洲距离欧洲最近,日后要是向欧洲用兵,怎么也比从大宋本土调兵方便的多。

几位参知政事面面相觑,赶紧领旨。

只要不是劳民伤财,耗损国力,他们一般都不反对。

事实已经证明,皇帝眼光毒辣,做的决定,基本上都是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