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26章 决定(1 / 2)

加入书签

最章节!

在和姜秀秀的事情上,乔梁虽然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感性的人,但这次还是处理地很理性。

对于情感上的感性和理性,乔梁认为做的最好的就是张琳,曾经,张琳生前,乔梁和张琳在一起欢愉的时候,深入交流过这个话题。

对于感情中的感性和理性,张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感性的人面对感情,通常不会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凭感情用事,不会深入的去思考,也不会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只要觉得应该那样做,他们就会那样去做,哪怕天崩地裂,他们也不管。相对来说,感性的人跟着感觉走,思考少,不会活得那么累,世界很简单,相对容易相处些。同时在感情上,会理解更透彻,就是,没有太多牵绊,追求的就是的结果,而不是衍生的结果。

但是,感性的人面对感情,往往缺乏考虑,容易冲动,也就可能导致事情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然而,感性的人往往不会在乎后果,他们追求单一目标,即使结果不好,也毫不在意。因此,在对待感情可能出现的后果上,感性的人是不会顾及对方的感受,哪怕会给对方带来伤害,他们也不会退缩,他们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感情的人在对待感情上,容易偏执,甚至扭曲而伤害到别人。

现实中,感情中出现相互伤害的往往都是感性的人。他们认为,我你,你也同样对我,一旦不合他心意,就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来,包括纠缠、使用暴力等各种手段,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

对于张琳的这个法,乔梁深感赞同,自己似乎也颇有点体会。

随即,乔梁又向张琳请教情感中的理性问题,张琳的法是,理性的人和感性的人在处理感情的方式上往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理性的人做事情往往会思前想后,考虑得失,计较方方面面,顾全大局。一旦不能达成想象的结果,理性的人往往会选择放弃。

理性的人因为思虑重,往往也容易错失机会。在感情上,是一个目标,但牵涉得太广。理性的人会从两者身份、年龄、学历、家庭等各方面思考,一旦认为不可能,就会放弃,而忘记感情的本质始终是感情。

理性的人对待感情,就会考虑到,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对方,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后果会是怎样的?在综合判断各种后果后,才决定要不要做。这样做固然会有好处,把可能的问题降到最低,然而事情很多是可变的,不以人转移。

因此,理性的人对待感情,总是考虑到别人,结果伤害的除了自己,还有可能是别人。他往往考虑到事情的后果,而忽略到人的想法。毕竟感情的很多事,是有奇迹发生的,人也是可变的。现实中,理性的人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不想给对方带来伤害,而实际上,伤害的不仅仅是忍受煎熬的自己,也有敢于追求的对方。太过理智的话,感情就只有机械的僵硬,没有感情的柔和。

首发网址26ks

听了张琳的见解,乔梁当时的感觉是:在感情中,感性和理性都很可怕。

对乔梁这个观点,张琳是赞同的,她告诉乔梁,对待感情,纯感性或纯理性,都是可怕的。正如世界,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人也是如此,喜怒哀乐、七情欲,才能构造多姿多彩的人生。如果人生只有一种情绪,那也太过单调和乏味了。

感性的人面对感情可以做到一往无前,这固然让人钦佩,然而,感情真的不单单只有感情,还有生活。因为,所以,这很好,但不要只为,而把双方搞得伤痕累累,最终也不是了。

理性的人面对感情能做到思前想后,这值得表扬,然而,感情真不能完全讲道理,还需要的存在,没有柔和,就不是了。因为,所以放手,难道拼搏一把的勇气都没有,怎么知道不会有希望呢?

正如救助一个身患绝症的病患,理性人的在综合家庭、医疗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觉得没有希望后,会选择放弃;感性的人,则凭着感情用事,头脑冲动,一股脑就要救助下去,有时候,奇迹就会发生。

有时也会有不同,感性的人,在明明知道不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强求别人,结果是两败俱伤,最后避免不了惨淡离场;理性的人,会根据理智分析,给双方留有空间,在时间的推移下,一切又有了可能。

两人交流到最后,张琳语重心長地告诉乔梁,对待情感,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三分感性七分理性,正如人生,我们知道前路渺渺,却要一直向前走,为什么呢?因为希望,还没发生的可以推测,可以感性向前冲。从无到有,理性是主导,感性却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之所以从荒蛮走到如今,并还将继续延续下去,离不开理性,但同样也离不开感性。感情从来都不只是两个人的事,除了个人,还有家庭,除了情感,还有生活。三分感性,七分理性,才能让感情完美。

每每想起自己跟张琳的炽热和交流,每每想起张琳带给自己的那些指引和教导,都会勾起乔梁对张琳的无限思念和怀想,都会让乔梁涌出阵阵伤感……

乔梁和姜秀秀又聊了一会,见已经下午一点多了,站起身道,“好了,咱们也该回去了,待会快上班了。”

两人从饭店里出来,这时,一辆车恰好从饭店外面的马路上驶过,停在前面的红绿灯口。

这正是苗培龙的座驾。

乔梁和姜秀秀从饭店里走出来,两人并没有注意到苗培龙的车子,反倒是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许婵到了乔梁和姜秀秀,朝一旁的苗培龙道,“苗哥,你,那是乔县長和姜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