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5(2 / 2)
毛笔的用量太大,各地官府怕是不乐意。
“笔的话,我可以解决,但是推动建设这方面,得靠太子妃您了。”
于是,铅笔的制造就如此提拎上了日程。
其中最为困难的是石墨的提取。
在太子得到康熙的许可后,真正分派下来实践的人却不是太子的人。
因为这一年来,太子提的要求太多,做的功绩也是诸多儿子中最为多的那个,康熙要重新调整不同儿子之间的竞争分配。
好在太子妃还是拥有一定的权力。
若是以前,胤礽说不定满心气愤,觉得皇阿玛这是对自己心有戒备,然后越想越气,最后做出一些昏头的事情。
现在,胤礽觉得干不了就不干,又不是非得干。
实在不行,这不是还有别的兄弟吗?
于是消极的太子每天只打卡上下班,其他的事情不管也不问。
饶是这样,康熙也没有放过他,责问更是比以前还要严厉。
然而这并不影响太子妃、宝敏跟康熙派下来官员通力合作,每天准时准点蹲在工厂里面琢磨着如何将制作铅笔最为需要的石墨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机械的开模和打造,差点让宝敏对着系统发放的图纸自学成材。
最后还是请来了宫廷中的手工匠人,在听取他们的建议后,将能够分离液态石墨成分的机器做了出来。
此后几个月,她们接连做整体圆柱油压机,还根据需要的铅笔芯大小,做出了将石墨圆柱分成大小相同的细小铅笔机。
当铅笔芯的问题解决后,有关于铅笔打板的问题更是快速得到了解决。
铅笔外面的树木选择的是最为廉价,生长周期最短的树。
当第一根铅笔从实验厂被制作出来的时,京城冬天悄然而至,细小的雪从天上飘下。
宝敏将做好的第一枝笔推到太子妃的面前,小刀已经将铅笔削好。
“这开工第一枝,得太子妃来试。”宝敏笑道:“也是让史官好写,总不好让史官在我们和皇阿玛之间来回纠结。”
“太子妃是去找皇阿玛提议的人,写第一枝铅笔自然无可非议。”
太子妃看着周围生产出来的成堆铅笔,并没有独占功绩,“削笔之后大家一起写吧,在实验厂熬了那么久,真是辛苦大家了。”
从开始到现在,每个人都在实验厂里面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要历史上留有名字,自然得一起。
于是从太子妃到不起眼的工匠,都在桌子上铺着的草纸上用削好的铅笔留下了自己的话语。
有的人还用毛笔的姿势去握笔,宝敏也没有纠正。
到时候出售时,自然会普及下去。
宝敏握着铅笔在纸张上面来回画了几下,最后留下了一个q版的胤祐。
“瑞雪兆丰年。”
从夏天走到冬天,宝敏才惊觉他们似乎总是聚少离多。
铅笔的定价很低,因为有机械的辅佐。
富贵人家也不太使用铅笔,觉得的它们是用不起笔墨纸砚的象征,是穷人的标志。
太子妃也没有去纠正这种想法,毕竟铅笔的产量很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