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9(1 / 2)
势。
宝敏:“!”
想死是不能够死,想出家不能够出家。
无论是哪个,宝敏都觉得自己可能也得跟着一起哭。
宝敏正纠结着,这接下来的要继续往什么方向发展呢?
就听到胤祐问她,“如果新建一个农学,会有人来吗?”
“不会。”宝敏将手里面的酥山金在桌子上推过去,一并推到胤祐的面前,“你别说是建个农学,就算是建个托儿班,里头没有四书五经也没有人愿意过来读。”
这话倒也不是宝敏小瞧胤祐。
清朝末年各大派轮流上场唱戏,非清内的也就只敢对科举小动刀子,维新派去掉了八股文,增设经济特科,但效果甚微,四书五经还不是照样得念?
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名头,新办西学,学了语言、学了技术、学了军事,到头来还不是要在新式学堂里面塞四书五经?
丧失教育权的清末,西方教会随意设校,也得靠四书五经来吸引人。
说到底,教育受多方面的影响,不综合考虑,一意孤行,死得快。
“……非要说话这么直白吗?能不能给爷留点面子?”
宝敏用筷子将切成小块小块的炸馒头,放到已经有些融化的酥山里沾了下,外头酥脆油腻配上甜酥山,入口即化,十分好吃。
“那就看爷是想要在我这里留几分薄面,转头被皇阿玛在乾清宫骂得狗血临头,还是想安安稳稳想个好决策,将自己想做的事情落实下来了。”
“农部现在缺人,建立学校取仕不是一贯的做法吗?”胤祐不明白,怎么这些读书人都这么轴,那些武将也没见学几本四书五经啊。
“是,但科举本身就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一种考试制度。爷想的简单,新建一个专门学农的学校,规章
制度在哪?教材在哪?考试怎么考?选拔标准是什么?人才之后往哪输送?没有被农部选上的学生又去哪?”
宝敏轻嗤一声,“而且爷用什么来保证你这个选拔考试比科举更公平公正?科举的流程在那死死钉着,千万考生帮忙瞧着,相较于汉代的察举制,俨然是进步之举。你动这玩意,不就是动了根吗?”
“你明知皇阿玛不可能单单为农学院单设考试,所谓的新式学校最后对接的也是科举考试内容。知道什么叫增设吗?”
“增设就是,原来的我考,哎,但是以后我新增加的内容,我也考。只不过是慢慢去减少四书五经的分值占比,增加其他科目的内容,借此来达到改革的目的。”
“你一下子冲上去跟人说,我们只考农部的题。人没给爷呸两口,都算对得起你了。”
“……”
胤祐被噎得没话说,干脆伸手将宝敏还在吃的酥山金一把抢过,用筷子拌了拌,也懒得跟宝敏一样慢慢细品,“那说来说去,还是得以四书五经为本?”
“嗯,不然呢?”
宝敏朝人眨眨眼,“四书五经为本,出题还能不让你出,选拔人才也自有人头疼,你犯得着给自己找事情做吗?”
宝敏是觉得考试程序来来去去都已经规定好,朝中专门负责科举的大臣数不胜数,何必要在这上面蹭一下?
再者,科举眼瞧着积重难返,舞弊案愈来愈多,凑上去还不一定能吃到好果子。
什么麻烦都自己定制好,然后扔给别人去执行,这才是现代团队营销喜欢卖给老板的经典名言——“不会带团队,你只能干到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