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3(2 / 2)

加入书签

舒宜尔哈同样压低声音,生怕外面有人在偷听,“我觉得皇庄上的教育好,我同阿玛说过,他说他在尚书房读书的时候,每天坐着就是之乎者也。”

“皇玛法动不动就让人弄不会的字词句读一百遍,抄一百遍,背一百遍。”

“光是听着就让人头疼。”舒宜尔哈微微蹙眉,“而且那样的教育,想要让女孩子去,太吃苦。”

“额娘不舍我去蒙古吃苦,才让我跟着婶婶去皇庄读书识字。两种教育我都经历过,我更喜欢后者。”

舒宜尔哈说:“清朝的格格太多,我去了蒙古,还会有下一个格格站出来送去蒙古。”

“如果只靠这宫里面的教法,把我们送去蒙古,跟让蒙古那些郡王、台吉吃了我们有什么区别?天高皇帝远,那些跟着我们出嫁的嬷嬷们又会是什么好东西?”

舒宜尔哈看着宝敏,笑道:“我觉得好,我希望受众的人越来越多。”

“只有我们跟蒙古那些台吉郡王学一样的知识,学的比他们多、杂,才能够真正跟他们站在一起较劲。”

房间里只有烛火发出轻微的炸鸣声。

宝敏许久才回过神来,用手指轻轻蹭了下舒宜尔哈娇嫩的面颊,“你就不怕他们改了学习方法,比你用得更精?”

“要真是这样,那便是我技不如人。”舒宜尔哈无所谓道:“那我这一代收拢不了所在蒙古各部的势力,便算了。可下一位受过同样教育的格格嫁到蒙

古,她学得好,学得精,那蒙古早晚会从大清的心头之患变成最牢固的联盟。”

“水滴石穿,不是今日便是明日。”

“只要我来过,历史上总会有人记得我的存在。”

宝敏失笑道:“现在你所做的事,恐怕不仅仅是纸墨的记载了。”

封建王朝以科举为钓饵,创造一场美梦将人吊着。

如今帝皇为了更远的边疆势力,势必要亲手将这场美梦撕碎一个边角。

只要有新的势力从这个边角里钻进来,那便是新兴的力量。

无论力量多微小,愿意支持它的人是天底下最有话语权的人。

那便势不可挡。

宝敏曾经想过很多迂回的方法将实学型书院推广出去,可她也很清楚,皇帝不需要那么多说“真话”的人在朝野。

也不需要那么多涌现出来的实学实干人才。

可如今康熙发现,有种学习方法比原先刻板教条的传统教法更好。

嫁出去的格格们就跟风筝一样,哪怕再远,线头也在京城皇帝手里握着。

刀出鞘,把蒙古的势力全数收拢回来,只会比纯联姻更划算。

康熙想要推广实学,也想让那些连宗科都考得一塌糊涂的满洲贵族做些事。

“科举走不通,总能够砌墙吧?要是能够砌墙,挖水渠,做农田实验……朕倒也能找个借口给他们封个官做。”

康熙喝了口浓茶,将事情吩咐下去,“太子带人好生学习一番,瞧瞧怎么改。”

“科举的确僵化得太厉害,与其招那么多人进来跟朕斗智斗勇,倒不如给他们找些别的事情做。”

太子领命,以胤祐、胤禔作为辅助,开始对尚书房、国子学进行改革。

皇上独留了胤禔,让太子跟胤祐先走。

胤祐被梁九功引到侧殿,将福晋叫走,天边刚刚露出光亮。

“如何?”

“是好事。”胤祐说:“是你所期盼的好事。”

宝敏一听,便知道这事算是起了个头,就算再难,又能够难到哪去呢?

历史上有所查,总有后来人翻阅。

他们终究走向大光。

单独被留下来的胤禔心里面还在犯嘀咕,总不能够是让他好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