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1 / 2)
了获得些积分,便于以后将自己想要流传出去的资料都下载下来,放到书坊里面去。
底层百姓的教育程度太低,文盲程度太高,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教育自古就是一个国家用来标榜阶级和等级的最好工具。
宝敏还不敢当着康熙的面往下层输出知识,宫廷里面的夜校也不过是打着“为主子好”的名义进行。
进行时,宝敏也没将这事泄露出去,不过是在乾东五所小范围的弄,后面多亏太子妃跟四妃,这事才慢慢地传了出去。
如今宫中的宫女太监,再不济也会写自己的名字。
可是再往下学习更多知识,康熙说不定就不是这个态度了。
宝敏不去想什么时候才能够将教育往底层普及,也不敢想愚民的政策能撑过几个皇帝,毕竟清朝腐败覆灭的踪迹在乾隆后期就可寻。
新鲜干净的猪板油被宝敏持菜刀,利落地切成小块,将一早就准备好的葱、姜、切段切片、冷水浸泡片刻后,加入料酒焯水,将等差不多熟,捞出扔到冷水里面搓洗。
再重新起锅加水、板油倒进去,熬制至清水变成奶白色,期间为了防止粘锅,需要不停地搅拌。
这个过程宝敏直接交给站在一旁的厨子,对方
的力气比自己大,这锅铲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他专门定制的,宝敏用起来自然没有厨子那么顺手。
闲来无事的宝敏瞧见尼满还站在门外面,随口便问起庄子上的农作物情况,得知各种农作物都已发芽成苗,心里倒是安定不少。
尼满说起专门教他们种红薯的陈以柱,“他们家还真是奇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愿意散钱出去也要推广粮食作物的家族。”
“除了获得权力和名誉,一个国家总要有乐于奉献的人。”宝敏笑道:“不过对陈先生一家来说,今年不过是荣华富贵的前一年。红薯虽然在南方能够生长得好,可在北方还未有实例,想要去皇上那里论功行赏,得有能够被人瞧见的政绩。”
红薯就是陈以柱一家的政绩。
宝敏不过是将这个政绩提前了几十年,要不然还得陈家这么一边经商赚钱,一边全国各地推广红薯,直到乾隆十九年。
其实宝敏也不明白为什么一直到乾隆十九年,红薯才脱颖而出。
毕竟康熙很早就说过南北两方的农作物习性不同,环境所致,他希望能将更多的南方农作物引入到北方来,甚至是将这些农作物送到塞外去。
说不定塞外的土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
虽然康熙没有说具体的方位,但是从他谈及土质的不同,宝敏也能够猜测出大概是说东北的黑土地。
的确是肥沃之地。
尼满看着就是对这些不太懂。
宝敏也没跟人多说,等厨子同她说油熬成了金黄色,便指挥着人将配料全数倒进去,将腥味增香味去腥味。
“转小火,然后慢慢熬,等收汁后,就差不多了。”
黄澄澄的油被装了出来,重新放到冰窖里面冷藏一段时间,凝结后再拿出来重新做拌饭。
? 如?您?访?问?的???????発????葉?不?是?ì??????????n?2????2?5?.???o???则?为?屾?寨?佔?点
猪油渣也没浪费,加上酱油、芝麻油、磨碎的辣粉、搅拌均匀后,就引来了一群小孩子站在厨房门口探头往里面瞧。
宝敏装了些给胤祐留着,毕竟这玩意油脂含量高,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而孩子们都是从育幼院出来,别说是肉渣,就是煮过一道的肉末子入下口,都能够馋得他们不行。
宝敏让杨梅端过去给小孩子们解馋,也不知道是谁开了个头,就都鼓着勇气笑着同宝敏喊菩萨姐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