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1 / 2)
造结构、以及他、胤祐和莫五对纺织机如何保密、生产、推广,以及与羊毛产业连接起来的详细说明书。
千字详细文书,几乎将整个行业全数概括。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预料,戴梓说,千年来的农耕也是如此困难险阻,可百姓啊就好比愚公,不畏艰险,不惧天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着。
如今有个东西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我们应该适应工具的进步和发展,它的出现所引起的好坏,我们要留到下一代人去评判。
好的会被留下,坏的会被抛弃。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一直都是这样,从未被困在原地过。
康熙细细研读,而后朗声大笑,指着桌子上的奏折同梁九功说:“问皆曰能,可唯有戴梓知朕心。”
有了纺织机这一“强心针”,康熙对拉拢蒙古更加自信,但这么大的事应该派谁去,康熙心里面又有了别的思索。
老大在家带娃处理公事,每天上个早朝都懒散得很。
康熙虽然对他不满,但一想到明珠更急,康熙又觉得老大好歹是做了件人事。
一个堂堂大阿哥,听个臣子的怂恿,若真是如此,还不如光着屁。股蛋去外头要饭,别在朝廷上丢眼眼。
太子被康熙扔过去的请安奏折砸了满头包。
老三跟老五忙着出第一版报纸,既要有满族人的特色,还要贯彻“满汉一家”的思想。
老三表示全天下都没有比他皇阿玛更难伺候的人。
虽然全天下都是康熙的。
老四看着账册上亏空的银子,每天回家都睡不安宁,再加上四福晋马上就要生了,他还得将忧愁全藏匿起来,陪同人在院子里散步。
乌拉那拉氏瞧见四爷日益消瘦,心里也干着急。
可是国库那么大的空虚,那是他们能够填上的?
可没哪个阿哥府活得比四阿哥府更节俭了。
这事就是个无底洞,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瞧见里头的底。
老七在皇庄上种田,也忙得脚不沾地。
老八在理藩院接待即将到来的蒙古郡王,也是不得空。
康熙这一路顺下来,发现自己生了那么多儿子,能够帮他处理政务的都有七个,可还是忙不过来。
“唉……”康熙惆怅。
梁九功眼角微抽,寻思这不过是后头的阿哥还没长齐,若是都长起来,那才有万岁爷烦得呢。
可是一个好奴才,是不能够出声反驳主子,只能够替主子分忧。
梁九功说:“皇上,尚书房那头不还有九阿哥、十阿哥吗?”
“这两位阿哥年纪相仿,同八阿哥也差不了多少。这件事情,皇上完全可以拿出去给两位阿哥练练手。”
康熙瞥了他一眼,嗤笑一声,“就老九那功课……”
“万岁爷别是忘了,九阿哥虽然对功课不擅长,但是在倒卖这上面……”梁九功委婉地提醒着康熙。
前年九阿哥因为倒卖东西给哈哈珠子,而被尚书房教授功课的老师告状一事。
康熙抿唇,握着毛笔的手微微攥紧。
气上来了。
在他生气快要失去理智的时候,梁九功连忙端了茶水递过去。
康熙轻抿一口,“行吧,这事就算是给两个小子练练手,反正在尚书房也是气老师。”
得亏他是皇上,要不然指不定还得被夫子指着鼻子骂,“你儿子能读就读,不能读就领回家去”。
康熙觉得老九真的是丢光自己的脸。
正好今年芝泉出嫁,宜妃虽然不是芝泉的生母,但也有养育之恩,老九这个做弟弟的能够跟蒙古那边熟稔些,也好。
康熙越想越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提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