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4(2 / 2)

加入书签

【一更】胤祺不……

胤祺不愿意,但拗不过老七两口子,最后宝敏为了表示谢意,还特地让他带上些东西回隔壁。

胤祺:“不用了吧……重。”

宝敏认真地看着他,“不想吵架的话,还是带上回去吧。”

胤祺:“什么意思?”

“起码五嫂看在我的面子上,今天晚上吃饭应该不会掀桌子。”

胤祺看着一篮子的饭菜,还是灰溜溜地将一切收拾好,然后提着篮子往隔壁走。

别的不说,福晋不掀桌子这件事就足够让胤祺心动。

宝敏跟胤祐让胤祺做的事情也不难,只是做一张类似于官府的公共报纸,有什么事情都能够在报纸上面告诉给老百姓知。

胤祐一开始倒没想到这个。

他的法子主要是为了解决这次的大烟案件,准备跟平常一样,将皇上亲笔写的圣旨找人誊抄,然后张贴在进出的城门。

这样只要是进出城门的人都能够知道大烟的事,并且了解到大烟的危害。

但胤祐听完宝敏发行报纸的提议,发现这个较之誊抄圣旨贴在各大城门上,更为有效。

“倒是有点像你放在种子里面的小册子。”胤祐评价道。

“是,而且各地都有书局,每年无数的学子进行游学,然后交流。民间的交流甚密,反倒是朝廷与民间相隔甚远。”

宝敏给了一些具体的报纸版面分类,真是可以像现代那样,报纸的中间是各种时事新闻、策论文章

连带着农业知识、自然危害安全知识宣传等等,都能够放到报纸上。

而且翰林院养了那么多笔杆子,朝廷稍微给点稿费意思一下,怕是到时候见报都要排队。

民间类似的形式其实都有,只是一直没有正式的官方的。

“虽然会过时,但并不代表这些报纸传递的消息没有意义,起码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他们知道怎么样种植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就足够了。”

胤祺不乐意,嘴上

骂骂咧咧,身体却比谁都诚实,提着篮子回了隔壁。

五福晋听说篮子里面的东西是隔壁家的,真的没有掀桌子,也没给胤祺摆脸色,只是不理他。

任由胤祺在餐桌上说破嘴皮子,她也无动于衷。

不过胤祺同五福晋能够这般和平相处,已经是幸事。

因此一顿饭吃完,心情不错的胤祐开始写奏折将“自己”想的好提议上报给康熙。

康熙看了几眼,就把这奏折扔给太子,“你看看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想好后同朕说。”

胤礽拿起落在桌子上的奏折,看到五弟熟悉的字体,眼角微抽。

“……”

太子想了会儿,决定死道友不死贫道。

谁都能够接这个活,唯有他不行,手上面的公务就已经快忙不过来了,再接一个所谓的“全国性报纸”,怎么不直接将他杀了?

康熙听了太子的回话,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就老五那汉话,别拿出去丢人。到时这报纸上面出现用词纰漏,嘲笑的是整个朝廷!”

“朕可丢不起这个人。”康熙又说:“不过他在皇庄上也没怎么干活,辛苦的都是老七,与其让他在庄子上给老七拖后腿,干脆让他挂个名,到处跑一跑。”

胤礽同意,“不如动笔的事,就让三弟来?三弟结交文人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