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2 / 2)

加入书签

“如何?”

“只有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才能够真正替百姓着想。他们也是人,生活到底过得是何种滋味,我们只需要倾听,他们就会告诉我们。”

戴梓顺摸着自己的胡须,“莫五兄弟的意思是我们出宫,去到百姓之间?”

“嗯,再过不久皇上就要封印休假,冬日里也不适合弄火药的实验,不若我和戴大人一同伪装,去试试七福晋所言虚实。”

戴梓抚掌,高兴至极,“好好,这个法子好。待老夫好生走过一遭,想来对这些事情也了如指掌,到时候就能够好好反驳七福晋的话。”

“是这个意思。”

莫五看着外面飘雪的天,心里面也有了想法。他未入宫时,住着的巷子倒是聚集了不少穷困潦倒之人。

戴梓被康熙发掘制器之才时,虽然也是平头百姓,但家中并没有穷得揭不开锅。

莫五方才听宝敏为百姓说话,一时倒是生出一种错觉——这七福晋可不像是满族的姑奶奶。

一路风雪,宝敏同胤祐快步走回乾东五所,先前被质疑的气恼也被寒冷消了干净,待手中换上热乎的手炉,她就舒服地躺在榻上。

只是不甘心地问道:“爷觉得我方才所说有错吗?我只是想做出一个东西,能够让织女们更快地将纺线变成粗布,然后让整个行业都活起来,而不是现在跟死水一样。”

“日复一日都是如此,老百姓们瞧不到任何盼头。”

胤祐自顾自地倒了杯茶水,摇头,“戴大人所说也没错,不过就如福晋所说,不能因噎废食。”

“至于你说的开海贸易……福晋也觉得这事大有可为?”

胤祐不懂什么纺织,粗布价格下去,百姓们人人都能够换上新衣,听着就是件不错的事。但是比百姓穿新衣更加让他在意的是所谓的开海贸易。

宝敏微微挑眉,朝人勾勾手。

待胤祐走近后,便扬唇笑道:“爷可算是死了这条心吧,皇阿玛那可是一座大山,你准备拿什么去说服皇阿玛?”

“我方才同戴大人那么说,不过是为日后真的粗布过剩想了个法子而已。”

“就算我们不出海,那些蛮人也会开船来我们这,你瞧着他们瓷器、丝绸等物可少买了?无论我们卖多高价,他们都老老实实地把钱送来。”

说着,宝敏又忍不住绕回纺织机上,“那些外国人买那么多丝绸布锻,我们多生产一些,不大喜欢的就一并重新修饰一番再高价卖给他们,这不也是一种赚钱的法子?”

“戴大人真是……!”气人!

胤祐难得没有同宝敏争辩这件事情。

他还是觉得开海这件事情听上去非常得不错,那些外国人带来的东西的确是新奇,好些都未曾见过,也因此卖给他们高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