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6(2 / 2)

加入书签

思的。”

“怎么说?”

“孙媳有一不成气候的食楼,一看到这么稀奇的玩意,就想着放到食楼里面去买,打得就是不腐烂的旗号。这面还能够单独卖给百姓,价格孙媳也不打算定多高,就比普通的面贵一些,但是……”

太后说:“但说无妨。”

“孙媳想着,敲锣打鼓给百姓们演示这面能存放许久不腐烂,难免会让旁人觉得这面有问题,到时候群起而攻之,反而砸了食楼的招牌。孙媳便想着,要是太后娘娘能给这面赐个名字,倒也是孙媳、这面以及那厨子的福气,也能绝了旁人的歪心眼。”

太后哈哈一笑,抬手点点宝敏,“合着半天就为了个名字而来?”

“这玩意的确是新鲜,不过零售给百姓们到也不太好,若是有人吃坏了身子你就是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啊。”

宝敏应声道:“所以孙媳只宣传五日内能保鲜,其余超过的吃出问题的,概不负责。”

“定时定量,不多卖,买家都要登记。每个单出售出去的面食都会被油纸包裹,油纸上会有年月日的标识,而且会有一套轮流使用的章

印,负责得拿着油纸来与账册登记。”

“您瞧着,这法子还行吧?”

太后听完,并没觉得哪里不妥,反倒是太子妃笑着打断了,“玛嬷也别着急,这般神奇的东西,取名字自然也要谨慎,不如您多花些时日,好好想想?名字朗朗上口些,日后弟妹也好把生意做大。”

宝敏闻言,看向太子妃,只见后者朝她微微一笑,便知晓稳了。

她也忙顺着太子妃的话将太后安抚好。

一唱一和倒是让老太太将这事记在心上了。

从不乐意学汉语的太后倒是找了个识字的宫女,学着些汉字,准备给宝敏的面好生想个名字。

其他人也自觉不打扰,吃完饭便各怀心思地退了。

出了慈宁宫,太子妃便出声问道:“方才七弟妹说可以将厨子借我一用,可是真的?我不会要你的方子,这是觉得这东西有意思,想做给太子尝尝鲜。”

宝敏恨不得太子妃赶紧借走,“当然,太子妃千万别同我客气,等会儿我就叫袁厨子去毓庆宫。”

“好,那便在这先谢过七弟妹。”太子妃末了,还不忘说:“七弟妹的生意必然能红火上一层,只是眼下不要太着急。”

“天时地利人和,七弟妹如此福运傍身,想必要不了多久,食楼就要日进斗金了。”

太子妃没法明着说,毕竟这提上去的功劳,得是太子的,至于赏赐,她不在意,太子也不在意。

他们要的是名声,要的是康熙能够看好太子。

宝敏听明白了太子妃的话,乐见其成。

她和太子妃各取所需罢了。

待宝敏成嫔同太子妃分开后,宝敏率先同成嫔请罪,“今天这事倒是让额娘担心了,方才还让额娘落泪,是儿媳的错。”

“哼,本宫若是说你有错,你们下次会改?”算计都算计到这宫里头位高权重的几位身上,怎么能说她儿子儿媳没胆量呢?!

这要是胤祐腿是好的,怕不是要去争那个位置。

宝敏晓得成嫔没生气,伸手挽上成嫔的胳膊,撒娇道:“这不是来不及细说吗?马上爷就要随大部队出征,前不久又刚得过万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