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 这秘术一视同仁(2 / 2)

加入书签

主要是根据两个方向来判断,第一是本人是否心中有愧。

绝大部分人其实分得出善恶。

别看那些恶人杀人如麻,仿佛眼晴都不眨,半夜睡得老香,像是半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嘴上说得多不在乎,但其实他内心知道自己杀的是否无辜,他也知道自己是否在害人。

就连负责行刑的会子手,若是知道被杀之人冤枉心里也会不好过。

这是人之常情。

所有的一切标准,都基于这最朴素的四个字「人之常情」。

这是第一个判断标准,若是你心中有愧,那你自己心知肚明犯下了何等罪孽,这便是逃不掉的。

但若仅仅是这个标准,还是不够。

总有人是真分不清楚善恶,若是无人教育的孩童,或者是智商有缺陷之人,

确实分不出善恶,全凭本能行事,如此便无罪了麽?

非也,此秘术还有第二重标准,依旧是按「人之常情」来计算。

但却并非以犯罪之人所想来算,而是以所有习得这门法术的人来计算罪孽。

陈业如今让整个万魂幡的阴魂都修炼了这门秘术,算上自己,便是由他们所有人的道德标准作为计算。

众人认为你有罪,哪怕你不知道,你也是有罪。

说来很玄妙,毕竟施术之时,陈业也不知道墨慈犯下什麽罪孽,偏偏也能参与审判。

要准确描述的话,便是每一个修炼了这门秘术的人,已经将自己的道德标准上传到某个公共的领域之中。

这个领域会综合所有人的道德标准,取其均值,算出一个「人之常情」的标准来。每当需要审判时,便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判罚。

若是修习此术之人都是严苛之人,那恐怕小偷小摸也会被认定为罪大恶极,

偷个馒头都要被罚得死去活来。

若是修习此术的人个个都道德低下,那这法术或许也罚不了几个恶人。

看似唯心,没有什麽明确的标准,但终究还是那句话一切都基于「人之常情」四字。修炼此术的人越多,这标准便会越稳定,若是有千万人共同修习,那便是每一个人的罪恶都由千万人投票决定。

一个人犯下的恶行,如果能让千万人都选择原谅,那他再怎麽自责,这份罪孽都不会太高。

一个恶人自认无错,但千万人都觉得他该死有馀,那他就得承受无边酷刑。

而因为修炼此术之人已经将自己的道德标准上传共享,所以判案之时根本不需要审讯,这神奇的法术会在瞬间判断出罪孽的轻重,快捷又方便,而且直接问心,不会出现被人蒙骗的情况。

这标准,就连修炼法术之人都要遵守。

陈业之前以阵法召唤出青面恶鬼,第一个要审讯的便是陈业自己,亏得他算是问心无愧,这才顺利过关。

此秘术一视同仁,你不能宽以待已严以待人。

大家都这麽罚,看谁才是平生不做亏心事。

陈业便很佩服这份巧思,而且还能将这份巧思化为现实,那位创造天书秘术之人实在令人神往。

或许等陈业修炼到飞升之时,能真正弄明白这天书秘术的来历。

如今还是先拿来主义,能用则用。

墨慈休息了一小会儿,又被陈业催促着开始重新修炼。这命都只剩下两年多了,不抓紧点根本来不及。

不过陈业够狠心,墨慈的进展依旧缓慢,惨叫归惨叫,经文是一句都念不出来。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陈业也只能狠下心来继续了。

正逼着墨慈苦修,陈业突然感应到有客来访。

这些日子他接待散修无数,想来又有散修前来向他「道谢」。

陈业只好留下万魂幡在山洞之中,走出山洞迎接客人。

但出门一看,来者却并非散修,而是许久不见的莫随心。

短短几日时间,这姑娘似乎变得憔悴了些许,脸上有股掩饰不住的疲惫。

陈业走上前去,问道:「莫姑娘,好久不见,你气色似乎不太好,是那赤练蛇馀毒未消麽?」

莫随心并未回答,反而好奇地望向那山洞,问道:「这惨叫—-你又有朋友在罡煞炼体?」

陈业想起两人初次见面之时,正好常寿在山洞里面炼体,听得莫随心以为有人在里面行凶杀人。

回忆往事,陈业忍不住笑出声来,对莫随心说:「也算是吧,确实是在苦修。我们借一步说话。」

莫随心点了点头,与陈业并肩而行。

等走到听不见惨叫的地方,莫随心才对陈业说:「今日我来,是向你道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