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2(2 / 2)

加入书签

该项目的保密项为绝密,在解密前都不可擅自泄露,否则会有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很快参加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在京集合完毕,然后开启更为紧锣密鼓的天体模拟和数据分析,以及进行应对策略的探讨。

研究人员以不同研究方向为组别,其中项目三组,即航空探测组以吴唯明教授为组长开展任务工作。

毕竟人类史上也是第一次面临系外生物的危机,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现在都要重新开始。

探测器还在将对小行星的追踪数据传送回地球,他们就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预测这颗小行星是否会再次回归到近地轨道上。

现在小行星还并没有飞出太阳系,于是所提防的就是小行星有可能在短期内再次与地球相遇。

在模拟中这甚至是有很大概率发生的事情。

通过现在的小行星轨道可进行初步预算,估计这枚小行星会一直在太阳系内进行徘徊。

这个结果只是进一步确信这颗“小行星”并非与过往的流浪天体或非周期彗星等同。

每次各组的研究方向有进展时都会召集主要负责人开会同步最新信息,并研讨更新的应对措施。

等到回来再进行组内研讨方案。

面对一众业内大佬和众多经验丰富的前辈学者,俞妙则便是多听他们的提议,多思考他们的方案,多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过在宇宙安全体系的构架上,大家的想法也算是大同小异,主要便是“防御”和“巡查”两个部分。

巡查系外生物的飞行天体的出现,并对可疑天体进行追踪及发回预警。

遇见UFO这种事情很罕见,但只要遇见第一次便很容易会遇见第二次第三次,说不定以后外星人三天两头就要光顾地球。

防御便是为了应对外星人的攻击。

而首要讨论的还是宇宙巡查体系的构建。

俞妙则就将她之前曾经构想过的行星临界警戒体系重新拿出来,先对这个方案进行自我完善。

她将宇宙划分为三个区域范围等级,即以地球作为其中一个定点的宇宙洛希极限圈,也就是她最初设想的行星临界警戒体系,设为一级警戒范围;以奥特云系作为第二临界点,设为二级预警范围;太阳系外作为三级巡逻范围,向宇宙深处进行探测。

不同探测器以地球作为数据运行重心,对宇宙自然行进外的天体进行数据捕捉及预警。

这样不但有利于人类对疑似系外生命信息进行巡查防御,也可以帮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探索到宇宙的运行奥秘。

不过在现在主要任务还是应对目前的系外智慧体对地球的威胁,所以二级预警和三级巡逻都可以延后再议。

这个行星临界警戒体系和地卫监测系统很相似,不同点则在于一个是对地球表面的监测,另一个则是在宇宙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对宇宙外部信号的接收和监测。

吴教授听见她的话还开了一个玩笑:“如果接收到宇宙信号要怎么做?不要回答?”

俞妙则就想到系统离开前留下的那个提醒信息。

不要擅自回答宇宙信号,这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

但只要接收到宇宙信号,其实系外文明的威胁就已经降临。

“如果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