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2(2 / 2)
耶律袅履把歌词翻译成汉语,告诉他们:“这首歌是在讲述我们契丹人的来源。最开始,有一位神人骑着白马,自马盂山沿着土河向下,一位神女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横河向下,他们在两河交汇之处相遇,在这里结为夫妻。
“神人和神女在木叶山繁衍生息,后来有了羽陵、目连、悉万丹等八个部落,并渐渐形成了契丹。”
很多民族都有把民俗、传说融入歌舞表演的特色,从一个国家的艺术作品里,就能看到它们的历史,它们的灵魂。
吃了两轮酒后,又有舞者也上来,男女都有,跳起传统的契丹舞蹈。
辽人特别喜欢歌舞,君臣都随着歌舞表演而微笑,身体也在晃动,感觉要是可以的话,他们随时随地都能站起来一起舞蹈。
根据耶律袅履介绍,这个舞蹈的内容,反应的也是契丹民族文化,指的是他们的四时行国制度。
辽国有五京,上京是皇都,另有东南西中四京。随着季节变化,国家的君臣会迁移,冬春之际,就在上京,其他季节则在其他各京。
这种独特的制度,大概与他们的游牧民族特性分不开。
宋使们无论欣不欣赏得了,反正都微笑着观看。
云雁回倒是觉得挺不错的,契丹这个民族在现代已经“消失”,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了。现在,能看到原始风味的契丹歌舞,还是很幸运的。
这些歌舞除了有契丹语的表演,还有大宋、渤海国等风格的舞乐,整个结构比较随性,这要是搁在大宋,每个环节演什么样的,那都是固定了的。
有不少辽臣还跟着一起唱,就连耶律袅履也干脆用手拍桌子,一起打拍子。
到了兴起的时候,兴宗竟然又从御座上下来了,众臣毫无反应,唯独汉使们觉得奇怪。
这时候,只见兴宗走到殿中,一把抢过乐者的琵琶,然后自己开始拨弹!
云雁回:“…………”
其他乐者也不停,只是稍微小声一点,好突出兴宗。兴宗一边弹琵琶,一边还唱歌,辽臣们露出了陶醉的神情……
云雁回都风中凌乱了,觉得特别魔幻,转头去看李珣和赵允初也是一脸懵逼,李行简也稍微愣了一下,隐约露出不赞同的神情。
一国之君居然亲自上去表演,还是在外国使臣面前,这也太不符合礼制了。这辽国虽然推行儒家文化,但还是改不了习性啊。
但是这是人家的皇帝,李行简还能说什么呢,很快调整了表情,微笑以对,并抛给其他几人一个眼色。
云雁回等人接了眼色,也都整理了一下表情,微笑,努力微笑。
兴宗彻底嗨起来了,一脚踩在鼓上,身体晃来晃去,弹着琵琶唱着歌,目光还是四处巡睃,寻找大家的认同……
辽臣们都习惯了一般,每每和兴宗的目光对上,就会更加陶醉,仿佛沉浸在他的歌声之中。有的马屁精,还随着歌词的内容,作出种种手势,就差没站起来伴舞了。
兴宗唱着唱着,仿佛想起来这是迎接宋使的宴会,还走到了他们面前来,一面弹琵琶,脚下还踩着舞步,唱歌时面部表情也很丰富地同宋使们交流着,还抽空伸出一只手,邀请李行简一起。
李行简:“……”
老头表情有点发绿,但作为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