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5(2 / 2)

加入书签

李泽云飞速记录,不时还点头赞同。

那一边,云雁回则去找学生。这种时间,当然是挑选斋长们啦,这就是现成的优秀学生代表。而这种行为,也无形中让斋长这个身份又抬高了。后来每一届的开封府学各斋斋长竞选,都更加激烈了。

云雁回找了几个斋长,经义斋的也有,治事斋的也有,去接受李泽云的采访。

这些人云雁回也是想过的,他们平时都属于比较拥戴府学和教授的,方才帮着“平乱”,干活也很勤恳,虽然没有通气,但是可以想象他们接受采访时会说出什么话来。

果然,这几个斋长不但一面倒地支持实践课,还非常自觉地代表了所有学子,一口一个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有这次机会,我们大家都觉得有了更多感受,学到了新的东西,对于未来,无论从政还是为人,都有很大的帮助云云……

到了两日后,稿子出来了,登上了《东京日报》三版头条,立刻被学生们争相传阅。

他们看到了,这东京中几乎所有人也看到了。放假的时候,学生们外出或是回家,都会被问起这件事来,并且夸赞他们。

和其他学院的学子交流时,收获的也是羡慕的目光——人家想种还种不到呢,这是开封府的地啊。

到此时,某些人哪里还好意思提起自己当初表达过不满,那些有一瞬间想转学的学生更是打消了念头——告诉家里人自己根本不是报纸上说的那样,既吃不了苦日后也不想做一个了解民生的官员,所以想要转学?

别开玩笑了!官家每年还意思一下,种一下地呢!

更多的,则是渐渐自己也改变了想法:咦,这样一看,好像这种做法还真的不错啊。嗯,当时只是我没想清楚,才会觉得不满,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为了我们好的哇。

种地太棒了,我爱种地!

……

渐渐天气冷了,快到双宜和沈括成亲的时候,因为沈括工作在东京,而且官家赐了幢新房,所以喜事还是放在东京办,他家里人提前赶到了东京来。

沈括家人斯文有礼,非常有教养,都是好相处的人,对新娘子没有什么不满的。

相反,他们觉得双宜年岁比起一般新嫁娘稍大,可是身体好啊,不像沈括,从小调养身体,而且还是官家赐婚,面子里子都有了,哪会不满。

虽说一应事宜有郑家协助,但是云雁回还是有亲自去检查采办之类的事宜,并不把所有事情都甩手,还有婚宴席面也接过手来。

郑家自己有绣坊、铺子,云雁回检查时看到了,想起来也是时候给学生们做冬季校服了。

开封府学的春天校服很简单,就是统一的圆领大袖的长袍。冬天,其他学校都是不准备衣裳的,学生自己加衣服。

云雁回就喜欢看人穿得一样,也是他非要人家学生操练时必须排列得特别整齐。这春夏校服是另外一个学官从一个常做校服的地方弄来的,做完后云雁回才觉得有点不满意。

没有logo!简单粗暴的那种logo啊!

所以,这一次云雁回跑去和包拯提议,在郑家的铺子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