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1 / 2)
百姓,大肆敛财,继续沿用鲜卑旧制只会让他们的统治更加不稳定。
长久以来她接触到的汉文化教育让她意识到,北魏只有进行汉化改革,才能让北魏更好地统治这片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
只是她也没有想过这些举措竟然会得到后世那么高的评价,她真的改变了整个华夏走向的历史进程吗?
第40章
英明的女皇还是昏庸的男……
“二次执政的冯太后已经三十多岁, 政治手段早已经比之之前高明不少,面对如今的困局,她开启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首先是给官员们发俸禄, 之前北魏官员是没有工资的, 保留着鲜卑人的习性,打仗的时候抢敌人, 不打仗了就只有抢百姓, 所以贪污腐败十分严重, 北魏农民起义极多。冯太后效仿汉人朝廷开始发俸禄,同时严查贪污腐败, 肃清朝堂。”
“第二则是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她将田分给百姓,鼓励他们种地,并且种得越多, 每亩地交的税便越少。一时间大量胡人南迁至中原, 而北魏王朝也终于有了稳定而庞大的税收来源。”
“第三, 在实行均田制的过程中,荫附户的问题十分严重, 于是推行三长制, 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 五里再设一个长, 提高了基层的效率。”
“公元490年, 49岁的冯太后去世,而继承了她的遗志的孝文帝,继续进行着汉化改革,通过一系列行为譬如迁都洛阳, 在朝中禁说鲜卑话,改说汉语,同时鼓励鲜卑人与汉人大族通婚。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可以说大大加速了鲜卑人与汉人的融合,为之后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汉化政策激起了鲜卑军人的反抗,认为其救了华夏,但却加速了北魏的灭亡,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是很不对的,彼时北魏胡汉矛盾严重,汉化是当时他们解决矛盾的唯一选择,但任何政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能管个几十年就不错了,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事。与其甩锅孝文帝,不如批判孝文帝继任者水平太次”
唐,李世民对修史很是重视,登基后便着手让手下大臣开始编撰前朝的历史,再加上他李家本就是发家于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对这段历史不可能不熟悉。
北魏算得上是南北朝中国力强盛的朝代,他对孝文帝的诸多举措也很是赞赏,他的祖先更是崛起于北魏八柱国,他大唐如今也借鉴着北魏的“均田制”、“府兵制”等政策。
而且他的妻子与大舅子长孙氏的姓氏便是发源于北魏拓跋氏,因其是拓拔第一个嫡子,在改汉姓时便改为了长孙。
但因为时代的局限,任是他如何雄才大略也无法从整个民族的角度看这段历史。
他对着身旁的大臣感叹,“朕之前只觉之前三百年天下大乱为天下百姓带来了无尽痛苦,但却没注意到,这后世的史观果真有趣。”
贞观群臣的祖上也难免与南北朝各国有些瓜葛,甚至不少直接出身皇室,对这段历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此时也是连声感叹。
姜宛讲完两个优秀女人的故事后心情才终于舒爽了一些,然后总结道,“当然历史上优秀的女性还有很多,我不可能通通详细介绍一遍。”
“譬如北宋的刘娥,她垂帘听政之时终结了宋真宗在位时长达十年的天书运动,结束党政,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办州学,还为宋仁宗留下了一批人才。然而她死后宋仁宗亲政,空有一个仁字,却没什么大建树,米价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当然还有我们武皇陛下,武则天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在位十五年,进一步推广科举制,提拔重用寒门,打压世家门阀,可谓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当然有人批评她在位期间手段残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屠杀了许多李氏宗亲,但从我们民众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个大好事,躺下民众头上吸血的蛀虫没了啊!毕竟看看明朝末年时朱家高达二十几万人的宗亲真是直接压垮了明朝财政。”
“这些女性的当政者,我不敢说他们是最最顶尖的政治家,但却比大部分只靠着性别继位的皇帝们厉害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