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2 / 2)
写在绢帛上的文字更是奢侈品, 再加上百姓们几乎都不识字, 因此大多数百姓甚至都没有书籍这个概念。
与此同时,知识和学问也是贵族们垄断的, 甚至是很多家族的不外传之秘, 甚至是各诸侯国的王或者皇帝都不得不对他们礼让三分。
孔子之所以伟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 使得任何人任何身份都有可能接受教育。
西汉之时, 人们逐渐探索出了造纸之法, 只是那时的纸张十分粗糙且使用不便,直到东汉蔡伦之时, 他奉邓绥之名改良纸张, 终于平滑光整、适宜书写且原料简单便宜的“蔡侯纸”。
而后纸张才被用作成为纪录文字,制作成书籍, 而后经过时代发展, 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 纸质书籍得到普及,三国时期便已经大规模应用,两晋南北朝时期纸质书籍便已基本上取代竹简。
然而书籍却依旧昂贵,首先东汉逐渐形成的世家门阀垄断了知识, 虽然没有封闭到秦汉时知识只在家族内部流通,但是那也只是在师徒之间传递。
其次那时候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书籍需要大量的人力手抄。
到了隋唐,由于科举的发明,读书的人大大增多,寄希望于考去功名步入官场。此时由于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价格有所下降,不再是贵族专属,但是部分手抄本依旧贵得出奇,甚至有的书一卷高达一千文,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全年的收入。
到了两宋之时,随着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书籍的价格再一步下降,特别是活字印刷的出现使得印刷书本的成本大大降低。
明清时期,书籍规模生产大大增加,然而书籍却依旧相对昂贵,不是普通农人能消费得起的。
因此可以说整个封建王朝的书籍都不是贫苦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能读上书的都是家里小有余产的人。
更何况如今天幕上展现的一排排书架上的书不仅数量极大,且装帧很是精美,读书人自然是惊叹无比。
“后世竟然这么多的书?这好似比镇上那家私塾藏书还多。”
“我要是能去后世那书店观摩一圈就死而无憾呢!”
“也不知道今天主播卖得是哪类书,朝廷能抢到几本,那些贵人们愿不愿意把这些书公布出来。”
……
哪怕是根本不认字的百姓们此时也跟看稀奇一般,看着天幕啧啧称奇。
“原来这就是书呢,老头子我一辈子也没摸过书,临死能见上一回神仙们看的书也不错了。”
“唉,真想我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当贵人!”
“不知道这仙人的书贵不贵,他们是不是都能看得起书。”
……
民间议论纷纷,诸朝宫廷内也是摩拳擦掌,热热闹闹。
秦,嬴政作为帝王自然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书籍可是瑰宝,甚至于那些六国贵族的藏书比他还多,更是那些诸* 子百家轻易不肯示人的不传之秘。
若能看到后世的书籍,想必他也能窥见更多后世如此繁华的秘密。
而且那后世的书籍显然跟他大秦的竹简或者丝帛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也不知道那书打开是什么样。
李斯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陛下,臣观这后世的书跟我们现在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