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章 阴阳五行七脉天罡阵(1 / 2)

加入书签

第93章 阴阳五行七脉天罡阵

当然,嶓冢山中有关儒仙的讯息并没有传开去,千仞山会晤的两宗也没有与人分享的打算。

不过这一切也暂时与庄霖无关,阅览群书的同时修行参悟,又在并不拔苗助长的情况下传授谷中之人正道仙路,才是他现阶段考虑的事情。

这一夜,庄霖又在屋中秉烛夜读,有时候会仔细翻阅一本书直至看完,有时候翻到一本书明明面露欣喜,却又合上将之放到一边。

这段时间庄霖尽量保持相对正常的作息,虽然晚上基本不睡觉就是了。

庄霖看这些典籍就像是翻阅资料,一些留于表面的信息可以完全阅览加深了解,甚至某些法术也可以顺带学学看。

可一旦涉及到修行根本的书籍,或者仙法层面较为深奥的,庄霖就压制自己的渴望,将之先分门别类摆在一边,就如那「大肚袋」种的文章一样,属于现阶段不能碰的类型。

不是说庄霖认为自己道行不够,而是他已经有种感觉,观此类典籍,可能容易陷入某种悟道状态。

这可和法脉传承之时那一瞬间的感觉不一样,法脉馀韵约等于是让庄霖直接感悟了一遍天地间所残存的道,本身具有不可复制性。

虽然法脉在庄霖心中还继续存续,但天地间的印记基本已经消失。

以庄霖所得的那一道法脉为例,也只是庄霖天地归来之时,以及道化仙炉之刻,才重新于天地间「踩」出法脉印记,就像是一个悟道者重新向前开拓,亦如当初庄霖看到了的「星河之路」一样。

而庄霖如今得自夕渺的许多典籍书册,基本上都是夕渺和她师父在几百年来悉心整理过无数次的,可以说全都是相对完整的东西。

这部分内容和法脉馀韵的天地传道不同,即便是庄霖观之,也需要有一个悟证的过程。

庄霖已经心有所感,自己看这些典籍,可能会容易进入一种悟道的状态,这种状态自然不是出不来,但又十分珍贵,最好不要轻易中断,直至悟得完全。

可是这种状态又会异常忘我,往往忽视了外界变迁,甚至是时间。

所以庄霖现在的想法很简单,他为自己选定一座洞天内的险峰,届时暂当做自己悟道闭关之所。

但在那之前,最好是能带得谷中一些人踏上修行之路,比如自己的许多学生,比如现在就已经有一些苗头的匠人大师们。

甚至比起学生们,其实那些匠人大师的灵性可能还更为珍贵,因为他们本就毕生虔诚于己道,以仙道正法为基,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走出自己道路的人。

只是有关炼器一类的内容,在目前所见典籍中几乎看不到。

这时候,庄霖又翻到一本书,这书封面是两片白玉所制,内里的每一页都是薄薄的黄金,看着十分不凡,书名则是《无量法典》。

「啧啧啧啧.」

庄霖口中「啧啧」有声,这种书他这几天已经翻到过几本了,从最初的惊喜到现在的无奈。

没错,这种书是法脉典籍,但它们又不是庄霖理解的那种法脉。

甚至可以说,这种书对庄霖而言反而最没用,因为它属于是历经时代变迁后,那些修士自己强行改出来的东西,大部分已经严重偏离了正统。

偏偏这种典籍看着还十分深奥,可以说乱得自成体系,偏得有理有据!

当然,庄霖也根本无法藉助此等所谓的法脉典籍,引起天地间法脉的共鸣,无法获得真正的传承。

除非能看到这类典籍最早的出发点,也即最早的创派祖师是依据什麽经典来创出的这种修行路数,那一份或者多份「祖典」,大概率是能让庄霖看到真正法脉的。

现在麽,这《无量法典》是无法作为修行的参考了,依之而修那必然出偏,而且是大问题。

或许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庄霖明白修行这条路的现今修士,其修行各个境界是什麽状况,有什麽特徵,能区分一下他们的高低强弱。

「唉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这麽叹息一句,庄霖将这《无量法典》放在了一边,又取过一份竹简。

——

「喔噢噢噢——」

鸡鸣声响起,又是一夜过去,庄霖放下手中书册,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同时也思索着今日的课程。

现在的庄霖可不只是替学塾的那些学生们上课,而是对谷中有心向道的所有人都上心。

晨练习武自不必说,庄霖早已经指点过,有时候也会去一起练两手,之后则看个人发展,这反倒是省心。

而如铁具坊和木工坊之类有大师坐镇的地方,庄霖也不敢怠慢,若是不能将乔老爷子和班老师傅这样的人引入道途,则必然是隐仙谷的损失。

对于这些本身虔诚己道的老师傅,庄霖更多是用与他们探讨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五行之变,也一起研究一下合适的阵图,激发他们自身的感悟和创造力。

如果只一味地灌输仙道知识,照本宣科地修炼,那是在浪费这些大师的根本灵性,也违背他们自己的意愿。

学塾的课程当然更继续,学文识字依然必不可少,也多了不少仙道上的基础知识。

这些孩子们兴趣高也活跃,在他们自己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帮了不少大忙。

这段时间,学塾的学生们除了上课,也去了谷中各处帮忙,各个药园丶火谷铁具坊丶瓷炭窑厂丶竹艺丶纸艺丶木工坊丶田地丶果园丶水磨坊

真就类似一个宗门中弟子的一些小任务一样。

不过孩子们都做得格外认真,而且也格外兴奋。

除了以为终于有种自己能帮上忙了外,还有种做游戏的感觉!

庄霖不在身边的时候,一些谷中老师傅的一些简单疑惑,孩童们光是靠课上听的内容也能解答。

而这种稚子天真之心所出的童言,有时候往往有灵犀一点的效果,带来意外的启发。

在庄霖思索之刻,不知不觉就又忘了时间,回神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一些嘈杂声音,那是学生们已经一个个结伴来学塾了。

庄霖咧咧嘴,最近这种「失神忘时」的情况常有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是最近诸多典籍看得太多的原因。

虽然许多典籍庄霖只是浅尝辄止,压制着自身的悟性,但灵性早已经被勾动,有时候只是深思一些事情,尤其是谷中未来的寻道之路,心中思道就容易进入短暂的悟证状态。

某些时候,庄霖仿佛觉得有「另一个我」,灵性就源自那个我,也对自身每一缕思绪更为敏感,同样的,对道的渴望更深。

只是庄霖还是得继续压制一下,至少现在这段关键时期还不是他闭关的时候。

「夫子早——」

有学生已经到了学塾,远远看到了站在屋前的庄霖,高声打着招呼。

庄霖点了点头,走向了学堂处.——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

学堂上的学生们这会正在齐声朗诵最近教的文章。

庄霖走在学生们的桌案身边,瞥了一眼一旁同样大声朗诵的王家三姐弟,脸上露出几分笑容。

这三个孩子识字率还不够,不过足够努力,即便文章上很多字不认识,但已经强行把文章背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