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2章 屠龙少年(2 / 2)

加入书签

朝堂衮衮诸公,正人君子,谁愿意脑袋顶上扣个「坏蛋」的名声呢?张口仁义道德,

闭口道德仁义,谁都爱惜自己的羽毛啊。

那麽当下,很多人都看的出,皇帝是站在进土党这边的,而且态度强硬。

那麽这个时候,你不能去反对他,应该暂时先顺着来,然后在科举上面捣鬼,将进土党的弊端全都展现出来,那时候不用你劝,皇帝也会回头的。

做事嘛,走直线不行,可以拐弯嘛。

紫宸殿,

「朕以前还不知道,近来找了很多人询问之下,才知道我大唐之科举,实是乌烟瘴气,你们几个,一个也跑不了,都有责任,」

李瑁站在殿内,怒斥着下方的十馀名中枢大佬,他是真的怒,因为他以前还天真的以为,科举就算不怎麽公平,至少还有一点,现在他才知道,大唐的科举,没法说了。

你能想像到,贡院考场内,考生可以交头接耳,行动自由吗?

你能想像抓到小抄,没有任何惩罚吗?

你能想像错过开考时间,还能托关系进来吗?

你能想像,你要的考试的题目,其实在很久之前,你就已经提前知道了吗?

各种无法想像的事情,都在责院发生过,而这些事情,几乎所有官员,对此都是避而不谈的,是大家默认的潜规则。

李瑁现在要不是皇帝,卢奂都不会告诉他。

他原本以为科考舞弊只是个例,没曾想,竟然是常情。

历史上,杜牧参加科举,他的《阿房宫赋》得到当时的考官太学博士看中,举荐为头名,但是当时前四名已经内定了,轮不到杜牧,但是杜牧的文章诗赋又实在太硬,不给他头名说不过去。

于是只能以品行不端扣分,成了第五名。

这还是京兆杜呢,换成寒门,早就不知道被踢到哪个椅角晃了。

「科举一直都是右相管着,你知道不知道这些事情?」李瑁开始冲着李林甫去了。

所有的这些科举问题,都是处在规则之外的,所以皇帝发怒,臣子们只能受着,因为你确实错了,又没有冤枉你。

李林甫视线下移,没有声,因为他知道,陛下不是真的让他回答,其实还没骂完呢,等到骂完再说吧。

「朕还纳闷,几十年来的进士,近千之多,能够进入中枢的,有几个,来来来,你们给朕算算,哪几个是先帝时期进士出身?」李瑁环顾众人道。

有一个,谁呢?宋璟的侄子,度支郎中宋遥,这还是宁王举荐的。

就当下的紫宸殿中,一个李隆基时代的进士都没有,裴耀卿是武周时期童子举,崔翘是武周时期拔萃科,裴敦复倒是开元朝冒头的,但走的是武举的堪任将帅科,苗普卿武周时期进土,死了的严挺之也是武周进土..:::

剩下在座的,就都是门荫了。

有人要说了,进士们还年轻,还没有爬上来呢,等到武周时期的进士下去了,他们才能上来。

错了,进士不年轻,大唐参加进士科的,是所有科目中平均年龄最大的。

就李瑁刚刚能想到的这几个进土,宋遥丶苗晋卿丶严挺之,你看他们的姓氏,他们的姓氏决定了,就算亲爹是大官,他们也得走科举正途,没错,是有门荫,但是门荫也是要排队的。

张九龄够牛逼了吧?也是进土及第,儿子呢?混了个县令。

李瑁里啪啦的骂了一大通,这才坐下来喝水。

喝水是有学问的,意思就是暗示这些人,朕骂完了,你们可以说话了。

「都是臣的错,」李林甫大包大揽,选择一人背锅,道:

「是臣失职,没有监管好,以至酿成巨大的人才损失,臣请陛下惩治。」

看似在请罪,实际上人家还是在劝李瑁,不要追究了,这事没法追究,牵扯的人太多了。

他当首相,必须结党,怎麽结党?不给人家好处,人家能跟你混?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一个地方没照顾到,做事就会出问题。

大唐自从开了荐举的先例,中枢在审查考生档案的时候,优先看的,就是你的举荐人是谁,举荐人越牛逼,你及第的希望就越大。

曾经是宁王和玉真公主,这两人只要举荐,基本等于中了。

这可不是胡扯,考官们在每年的科举之前,都会根据举荐名单预先拟定录取名单。

举荐名单叫做公荐,拟定录取名单叫做通榜,而通榜往往与最后的榜单,重合度极高意味看什麽呢?意味看考生还没考,大家就大概知道,谁会及第。

这特麽不是玩呢?

「什麽叫担当,这就是担当,」李瑁指着李林甫,朝众人道:

「都是右相的错吗?你们就没有错吗?人家都替你们顶着了,如果科举还像从前那麽办,那麽敷衍于事丶内外勾结,朕知道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

裴耀卿乾咳一声,道:

「确实要整顿一下了,真是触目惊心......匪夷所思啊......

既然李林甫都顶了,他就没必要认了。

韦陟也赶忙附和:

「整顿科举,已是迫在眉睫,应立即着手计划。」

在座的,李林甫丶他丶韦陟丶萧华丶卢奂,这是担任主考官次数最多的几个,里面的内幕,他们最清楚了。

就是从张说开始,进士算是倒了血霉了,没有绝对的实力和才华,上升途径基本断绝。

这个人非常复杂,他既是文坛大家,赋诗文,倡风骨,重意蕴,掌文学之任三十年,

先后推荐了张九龄丶贺知章丶王湾丶孙邀等文坛巨匠,但是呢,他执政后期完全变了。

所以历史上将张说定性为武则天晚期到唐玄宗早期之间,朝堂形势变幻的承上启下代表人物。

也就是说,进士不行了,不是张说的锅,他只是履行了李隆基执政理念。

张说不是进土,他是制举出身,但终究是沾了科举的光,以士子身份参加了武周时期贤良方正科,应诏策论第一。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