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3章 我爹是个老实人(2 / 2)

加入书签

「哟,您这话说的,」杨玉瑶撇嘴道:

「别人欺负我,我就站那让人家欺负啊?那我还活什麽人啊,乾脆一头撞死算了。」

李适之确实不习惯跟女人谈正事,因为她们会胡搅蛮缠,就比如眼下的杨玉瑶。

我来的目的,是平息这件事,你倒好,叻叻叻说了一大堆,全都是火上浇油的,被打的又不是你的人,你那麽激动干什麽?

「李祗的事情,我也都听说了,」李适之装作表情严肃,寄希望于这个几个女人也严肃一点,只见他正色道:

「兴庆宫比武之后,隋王与十王宅的关系已经闹得很僵了,大家合不来,可以不打交道嘛,实无必要非要争个短长,亲王们不和,影响太大了,我现在是左相,我今天来可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偏李祗,我这是为了朝局,希望王妃诸位,好好思量一番。」

武明堂当即笑道:「左相的朝局是左相的朝局,右相的朝局是右相的朝局,

坐在什麽位置上,就要考虑这个位置上的事。」

说着,武明堂看向郭淑道:「十八郎那句话是怎麽说的来着?」

「屁股决定脑袋!」郭淑和韦妮儿异口同声道。

李适之顿时莞尔,这个形容倒是新鲜有趣。

武明点头道:

「对!言简意,就是这个意思,隋王宅眼下四面楚歌,想要我们难堪的,

想要我们不舒坦的,大有人在,这种时候,我们面对的局面,与左相眼中的局面不一样,想法自然也就南辕北辙了。」

李适之知道武明堂难缠,却不知道这麽难缠,闻言异道:

「夫人一口一个我们,让我有些听不明白了,你也要掺和进来吗?是你的意思,还是裴敦复的意思?」

裴敦复的立场至关重要,因为我们要知道,京兆尹和洛阳尹,与一部尚书,

也就是半步之差了。

如果裴敦复选择站队李塌,形势更为波云诡。

武明堂摇了摇头:「我只代表我自己,我是十八郎的表姐,为他着想,难道左相很意外吗?」

李适之叹息一声:

「眼下的朝廷,沉宿疾并不少,我初任宰相,有扫除积弊之心,既是为了圣人,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如今若是再起储君之争,势必拖累朝政,届时积重难返,隋王乐见否?」

「张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武明堂语锋尖锐道:

「左相别用这些大义来哄骗我们,隋王在考虑天下苍生之前,还是应该先考虑自身安危,救人先救己,谁也不会例外,兴庆宫比武之中,王妃已遭欺辱,他们合起伙来欺负人,没有这样的,隋王也是被逼无奈,左相知否?」

此话一出,就连杨玉瑶都不知道该说什麽了,很明显,李适之和武明堂谈论的话题,已经超出范畴了,而且两人多少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

武明堂吧,就是这个性子,但是杨玉瑶很少见李适之像今天这样面色不善的。

因为武明堂说的话太冲了,堂堂宰相,怎麽能忍受的了?

但是呢,能当在宰相的人,终究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不是有句话是那麽说的吗?官越大的人,越是平易近人。

因为人家有肚量。

李适之笑了笑,摇头道:「夫人能言巧辩,厉害厉害,这样吧,等隋王来了,我跟他谈。」

「不必!这件事没得谈,」武明堂道。

这话说出来,别说李适之惊讶了,郭淑都惊呆了,你怎麽能代隋王做主呢?

于是她赶忙插嘴道:「左相说的对,等我们阿郎回来再说吧。」

她总得给李适之一个台阶下,毕竟武明堂已经将人家架上去了。

其她人也是纷纷给武明堂使眼色,让她服个软,别让人家左相这麽难堪,但是武明堂只当没有看见。

李适之倒是洒然一笑:

「看样子我今天是白跑一趟,既然如此,那就再说吧。」

说罢,他也不顾郭淑和杨玉瑶的尽力挽留,笑呵呵的就这麽走了。

刚出隋王宅大门,李适之脸上的笑容修然隐去,咬牙切齿,在心里骂了一顿武明堂,也就算是出气了。

指望他真的跟一个女人计较,那也不可能。

女人,是不会被他放在心上的,正如杨钊眼下与王苏苏关系亲密,他听说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

兰方院,

此事的气氛颇为尴尬,大家嘴上没说,但脸上的表情几乎都在埋怨武明堂太过火了。

人家是宰相,哪见过跟宰相这麽斗嘴的?

武明堂叹息一声,喃喃道:

「我知道你们心里怪我,但是我希望你们明白,十八郎到了如今这个份上,

自己人就是自己人,敌人就是敌人,要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李适之这类的,不是自己的人,就要当作敌人看待,不要怕得罪他,不得罪他,怎麽换来李林甫的全力支持?如果怕得罪他,还争什麽东宫之位?千脆求个外放,找一处地方,静静的等人家李亨继位之后的赐死诏书吧。」

说罢,武明堂也起身走了。

留下四个女人面面相。

「我怎麽觉得,我好想比以前更威武了些?」

李琦脑袋上的绷带已经全部去掉,伤疤正在愈合,他拿着铜镜照了照自己眼下的模样,觉得脸上这个「人」字疤,似乎还挺酷了。

你还别说,确实挺酷,本来一个清秀的人儿,如今看上去,像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让人望而生畏。

也许伤疤与纹身一样,都能给人这种感觉吧。

「亏你说的出来,」妻子武氏叹息道:

「伤在哪不好,伤在了面上,你今后可要想开一些,别成了庆王那样的性子人这辈子在遭遇重大打击之后,很容易性情大变,甚至是扭曲,李琮就是如此,他是长子,废太子李瑛是老二,李亨是老三。

如今老二当过太子,被废了,老三接班顶上了,他这个老大,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为啥?就是因为伤了容貌,不然以他生母的名位,那时候怎麽也不该轮到老二李瑛做太子。

「不会的,我怎麽可能变成他那副样子,」李琦嬉皮笑脸道:

「他又没有儿子,你争气点,给我生个儿子。」

武氏一愣,埋怨道:「阿兄还在这里呢,口不择言。」

「哈哈......」李琦看向李瑁道:

「听说王忠嗣打了胜仗?」

李瑁点了点头:「长安传消息来了,王忠嗣大概会在七月份返京,至于会在长安滞留多久,说不准,我们要想办法让他早点走。」

李琦点了点头:「确实,这个人长期驻留京师,对我们不利,太子有了王忠嗣在,胆子也会更大。」

「若他返京,朔方之事,应交付何人为宜?」武氏突然问道。

李瑁想了想,道:

「朔方未设行军长史,那麽就应该是行军司马郭虚己,暂时主理帅府事宜,

但是郭虚已在朔方本来就是使职,他的本职是驾部郎中,朔方无战事,他应该也是要回京的,如果这样,那就是郭子仪丶郭英奇丶浑释之丶王思礼四部协作。」

武氏闻言笑道:「那麽王忠嗣在京师不会乱来的,也不会有针对阿兄的动作,因为留在朔方的是两郭一王,他敢乱来,朔方不稳。

「不会的,」李瑁笑道:

「我跟郭子仪的关系比较微妙,事实上,是疏远,这个人相当谨慎,想要获得他的支持,恐怕不容易。」

武氏摇头道:

「阿兄是当局者迷,而我是旁观者清,郭子仪将夫人接至灵武,看似是担心被阿兄牵累,实则不然,他是在给阿兄留一条后路,也是在布局做阿兄最后的倚仗,这个人非常聪明,让所有人都看错了,连我们都这麽看他,那他便更是可以置身之外,从容布局,而实际上,人家早已以身入局。」

李琦说异道:「没有你说的这麽复杂吧?你懂什麽啊?是不是太闲了?脑子里胡思乱想。」

李瑁也觉得不太可能,郭子仪能有这样的心思?自己这个弟妹跟人家也不熟悉,过于崇拜了吧?

你又不是穿越过来的,难道慧眼识英雄,看出郭子仪非池中之物?

「你难道比我更了解他?」李瑁异道。

武氏摇了摇头:「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这般猜想,阿兄也是因为自认为了解郭子仪,所以会有那样的想法,但郭子仪究竟是怎麽想的,恐怕只有他自已知道,我只是觉得,他不会抛弃自己的女婿。」

「正如你阿爷不会抛弃我?」李琦打趣道。

武氏笑了笑,没有回答。

其实没有回答,就等于回答了。

郭子仪究竟是怎样的人,其实李也不知道,毕竟他们至今为止没有见过面,虽然郭淑总是说,她爹是个老实人,总是吃亏上当被人骗。

李瑁权当是听故事了。

老实人能在历史上闯下那麽大的名头?哪个老实人有这样的本事?

父亲在女儿心里,也许会是这样的形象,但是在别人眼里,可就不一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