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融合剂(2 / 2)
「禁军平日无事,除了成卫便是成卫,一眼看到头的日子,我有自知之明,
这辈子不会再指望什麽,所以去了那边,不会招谁惹谁,他们招惹我,我也由着他们。」
盖擎点了点头:「你能这麽想是最好的,但是要记住,禁中的事情还是要多打听,多与人交好,这些打点的钱我来出。」
「放心,隋王早有交代,我知道该怎麽做,」王人杰点了点头。
他又不傻,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虽然李瑁和盖擎都没有跟他明说,但他也看得出,隋王是想做皇帝的。
而他在长安,已经认定了李瑁这个主子,自然明白该为主子做些什麽。
土为知己者死嘛,自己活了半辈子,李瑁是唯一一个这麽礼敬他的贵人。
就冲这份情意,他都愿意为李瑁赴汤蹈火。
义气这种东西,后世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在华夏古代,它存在于每一个时间段,源自于华夏各类典籍丶儒家思想丶教派学说等等都在强调重情重义,将无情无义之辈视为最下等。
因为义气也叫忠孝之气,刚正之气,是被世人所推崇和敬仰的,关二爷就是典型的例子。
盖擎了解王仁杰的为人,也信得过对方,有这样一个人在禁军帮着打探消息,无疑是大大有益的。
「你也该寻个妻子了,一把年纪了,不能再像从前那般胡来,」盖擎道:
「在长安,盛行娶贵族女子,我和隋王会给寻摸一个合适的。
王人杰一愣,顿时一脸向往。
他喜欢谈感情,但是没跟贵族女子谈过,不过私底下幻想过很多次,如今得知有希望,内心肯定是有些激动的。
当然了,他这个出身,想娶贵族,只能是旁支中的旁支,庶出中的庶出,甚至还是丑陋的,换句话说,就是那种实在嫁不出去的,才能轮到他。
不过他不挑的,只要知书达理他就很满意了。
杨玉瑶本来是在李瑁府上的,但是宣阳坊来人了,紧急喊她回去。
得到消息的她一刻不敢耽误,拉着李瑁和杨绛也去了。
杨玄挂了。
马车上,无论杨玉瑶还是杨绛,表情都非常平静,神情有些伤感,但还不至于哭出来。
主要是因为杨玄躺倒在病床上已经三个月,这一天的到来,大家心里都有准备。
「杨钊三番五次写信,希望我能将他弄回长安,我也一直在想办法,」杨玉瑶眉道:
「家里还是要靠男人的,如今二叔过世,盖擎进封,正是时机。」
她心里很清楚,杨钊是派在河西的棋子,负责监视盖嘉运,但是如今盖擎升官,便是安了盖嘉运的心,那麽杨钊的作用便已经不大了。
盖擎现在依附着她,河西方面的事情她都是第一时间知晓,也会第一时间禀知圣人,那麽盖擎便等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河西进奏使,与圣人之间的隔阁正在逐渐消弹。
「你倒是说话呀,我是跟你说呢,」杨玉瑶见李瑁不声,抬手放在了李瑁的手背上。
杨绛见状,内心无奈的叹息一声,好嘛,不瞒人了是吧,当着我的面都有这种亲热举动了?
「嗯,他想回来就回来吧,如果你能将他召回来,」李瑁颇为敷衍道,他其实已经在想,杨钊一回来,无疑又是一个大搅屎棍,这个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当然,指的是往上爬的能力,不是治国能力。
杨玉瑶白了他一眼,道:
「我早已跟贵妃提过多次,我们家男丁薄,全指望杨洄不现实,还是要靠自已,杨话是个老好人,扛不了事情,还是得杨钊来,贵妃如今正在与圣人置气,
这个时候提要求,十拿九稳。」
呵呵...:..李瑁无奈一笑,基哥啊基哥,你一世英名,到老了被一个女人拿捏,真可谓一物降一物,杨玉环别的本事没有,治你还是有手段的。
说话的功夫,马车便已进入宣阳坊,
杨府门外的灯笼也已经挂了白,门上扯了一匹白幅,杨玉瑶掀帘一看,回头在杨绛的大腿上一捏:
「傻愣着干什麽,哭啊....
杨绛一愣,赶忙低头就哭,杨玉瑶也是分秒之间,眼泪便垂下来了。
这倒不是她们演技好,而是抵达杨府之后,确认杨玄确实不在了,回忆起过往,伤心的情绪一下子涌上来,泪水直接便夺眶而出。
这可是亲叔叔,血缘至亲了。
府门外有人迎接,杨玉瑶和杨绛口中哭喊着二叔,被人拿着白布遮盖住头顶,就往府内牵引,李瑁则无必要,只是被塞入腰间一枚黄纸叠成的三角符,
便进宅了。
杨话虽然出嗣,但依然戴着重孝,只是不会再服丧了,否则老杨家在朝中真就无人了。
李瑁再一次见到杨家的所有人,还是有些尴尬的,以前见的时候,那是正牌女婿,眼下嘛,半个女婿。
按照蒲州的习俗,今晚就要停灵,灵堂已经在布置了。
杨做为卫尉寺卿,自然是很快便安排好了一切,府里府外忙忙碌碌。
李瑁是不会进灵堂的,就在前院的正堂坐着,这里只有他一个人。
他跟崔丶柳澄这类女婿还不一样,他轻易不能给人戴孝,虽然按理说,他身上至少应该也挂点白。
厅内黑乎乎的,只是李瑁身边点了一支蜡烛,毕竟今夜府里的火烛,都用在后面了。
这时候,李瑁听到门外有声音响起杨话的弟弟,今日的大孝子杨故意发出声音让李瑁听到:
「左相请在前堂稍坐片刻,等小子安顿好了后面,再过来陪侍。」
「别别别,今夜是正事,你可不要管我,只管带大郎(李云zha)去,让他帮忙搭把手,」李适之连声推却之后,接过烛台,独自一人进入厅内。
他今夜是带着儿子来的,李霄都过来帮忙了。
「隋王好,」李适之主动朝着唯一那点亮光打招呼道。
他知道李瑁在这里,杨已经告诉他了。
李瑁赶忙起身,上前迎李适之坐下:
「左相辛苦了,您本不必如此的,派人慰藉一番即可。」
李适之笑了笑,放下烛台道:
「理应来的。」
说完这句,两人非常客套的寒暄一番后,便陷入沉默。
从前的时候,李瑁与对方是酒场好友,除了国事无话不谈,关系其实挺不错,但如今形势变了,李适之要跟李林甫开干,而李瑁和李林甫穿一条裤子。
有时候,人情关系就是转变的这麽快,今天是朋友,也许明天就是敌人。
没有汝阳王李这个融合剂,李瑁和李适之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
但是有人代替了汝阳王,那就是杨玉瑶。
今晚就是她故意安排两人坐在一起,这是一个开诚布公的好机会。
杨玉瑶摆了一桌席,就看李瑁和李适之怎麽下筷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