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宝(1 / 2)
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宝
校场周围立有番旗,十六卫北衙的凤旗丶飞黄旗丶吉利旗丶咒旗丶太平旗都有。
李适之就是以旗帜来判断风向和风力,而且需要观察很久。
因为风,一直是在变换的,你如果不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准了,偏斜是百分之百的事情,尤其是白尾大箭,因为箭羽多,所以受风力影响也更大。
李适之观察一阵后,弯弓搭箭,箭头斜指天空,整个人如同雕塑一般一动不动,只有衣摆在风的影响下轻轻吹拂。
随后,松弦。
箭矢发出一声奇妙的声音,的一声被射向天空,眼晴好使的也随着箭矢划出那道抛物线一起转动着脖子。
叮的一声轻响,箭矢正中侯架。
盖擎脸颊一抽,下意识侧头道:
「长安射击之术已经玩到这种地步了?」
李瑁叹息一声,摇头道:
「只是李适之而已,其他人没见过。」
较场和看台上,都是鸦雀无声,有些人是被震惊到了,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相信,有些人则是看不清楚。
李瑁和盖擎都是年轻人,眼神好,但是看台上很大一部分年纪大了,老花眼比比皆是。
所以李第一时间跑过去取侯架,好让圣人一观。
他这个级别已经非常高了,正常来说这种差事不应该他来干,但你要看他是为谁服务,为他曾经的顶头上司,如今的左相。
李抱着侯架登上看台,展示在李隆基面前,高声道:
「禀圣人,此箭获!」
侯架上,白羽大箭已经将圆心击穿,箭头穿过未板三寸有馀,由此可见,传言李世民可以射穿门板,也不是太夸张。
「你呀,你呀,」李隆基指着李适之哈哈笑道:
「国事之重,竟未荒废技艺,可见太宗之训,你没有忘记,很好很好。」
李适之连忙谦虚。
其他人也是纷纷向李适之道贺,一时间,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今天的主角本不该是他。
李适之大出风头,最不爽的肯定是李林甫,只见他笑呵呵道:
「左相的时间还是宽裕的,可见闲暇时分,并未有一刻疏弃箭艺,不像臣,
现在练字作画的时间都没有了。」
他是在暗讽,这个国家都在我肩膀上扛着,李适之国事重个屁,他闲散的很李适之听到这句话,赶忙道:
「藩镇仍需精习弓矢,臣以为,今年的武举,最好都安排至边关,若我成边健儿皆精习此术,边患无忧矣。」
李隆基闻言抚须大笑,李林甫则是一脸鄙夷。
为什麽呢?因为李适之这句话就是在提要求,提要求,很多时候是不需要明着说的。
饭桌上,孩子说:爸爸我口渴了。
他其实不是要喝水,而是想喝健力宝,明白的家长都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麽。
李隆基自然清楚,于是微笑点头道,
「武举的铨选与授任,朕就交给你,今年中举者如何安排,你要把好关。」
「臣定不会辜负圣人,」李适之赶忙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朝吴怀实道:
「传阅侯架,让他们都见识见识左相的箭术。」
铨选四贵,曾经是李林甫丶牛仙客丶卢奂丶陈希烈,如今李适之既然顶替了牛仙客的职位,那麽按理说,也应该接手铨选之责,他平时也一直在争取,可是李林甫抓的很紧,不放。
铨选的权力,跟本职官还不一样,没有俸禄丶没有办公地点,是特殊职位,
它需要圣人亲自开口赐予,李适之今天就是借着这个机会,跟圣人要好处。
安排官员,分为好几大类,武举只是其中一小项,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如果中举者全部安排至边关,那可就不一样了。
崔圆是武举,在长安官职也不低,但根本显不出他来,郭子仪也是武举,在边关却手握重兵。
如果今后的武举全部由李适之安排,那麽未来四五年内,他将在军方培植出一股庞大的势力,这可不是开玩笑。
所以李林甫当下的心情,已经和太子差不多了,但是他没有反对,因为当着这麽多人的面,反对圣人的心意,是不智之举。
可以私下里反应嘛。
李瑁本来是听不到上面都说了些什麽,不过吴怀实下来的时候,李瑁问了问。
「这可是不小的权力,」盖擎小声道:
「等于是架空了兵部,又夺走了吏部的一份职权,今后藩镇节帅,都需要巴结讨好,左相今天收获极丰啊。」
盖擎刚才已经见到了侯架,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番,深觉此箭力道之恐怖,
左相箭术之超群,实为当世第一。
人家既出了风头,震了军方,又拿到了将领任命之权,今天得好处最大的是左相啊。
李瑁也是感叹李适之反应太快了,趁着圣人高兴,趁着自己大出风头,为长安贵族和十六卫挣回了脸面,直接便跟基哥提要求。
因为人家担心夜长梦多,打铁要趁热。
「不是什麽好事情啊,」李瑁叹息道:
「右相喜欢番将,但是武举大多为世家子弟,左相和右相在军方用人上面,
会有不小的冲突,两人一个不好,容易分裂藩镇。」
盖擎也是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番将于财政有益,汉将于国家有益,是要视形势做取舍的。」
没错,李林甫之所以重用番将,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番将省钱,并不是历史上描述的,担心汉人将领从节度使转为宰相,分他的权。
那麽为什麽番将省钱呢?因为观念不一样,出身不一样,习俗不一样。
李光是契丹人,他爹李楷洛死后,葬礼依照契丹习俗归葬,并没有耗费多少,但是换成汉人的话,那是倾家荡产也要安排葬礼的。
在长安,借钱办丧事的情况层出不穷,即使是大家族也是如此,因为谁家都有穷亲戚。
陵墓是阴宅,而华夏自古以来最看重的就是宅子,阳宅和阴宅,在这上面花钱,是下血本的。
有些老百姓家里连个碗都没有,贵族的陵墓当中几千只瓷碗,瓷器不单单是日常用品,也是陪葬品。
那麽问题来了,我没钱啊。
怎麽赚钱呢?自然是依靠自己的职位。
盖嘉运是汉人,钱多的可怕,因为家大业大奴婢多,需要支援的穷亲戚也多,赚了钱就买田亩,买了由还不缴税。
而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呢,在长安连座宅子都没有,花钱的地方不多,自然对财物的欲望也就不大了。
当下财政的三分之一,都用来供应藩镇,钱多的地方必然贪腐严重,这是事实。
那麽李林甫想要节流,自然就会选择对钱不太看重的番将,甚至会大力提拔番将成为节度使。
因为节度使在地方是军政一把抓,他们跟朝廷少要点钱,国家就可以在其它地方多用点钱。
盖擎的那句视形势取舍,就是关键所在,当下财政亏空,重用番将几乎不可避免,虽然这类人对大唐的忠心和归属感不够,但眼下这种情况,更看重的谁能省钱。
等到朝廷不缺钱了,那麽就要考虑边防安全,必然削减番将数量,所以啊,
政策是随着形势在不断改变的。
盖擎自己最清楚,他跟他爹到底搞了多少钱,王人杰担任衙内副将的时候,
都敢挪用本部军,那麽不受监管的盖嘉运挪了多少呢?
李瑁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安禄山,李适之肯定是不会重用此人的,但李林甫绝对会捧,那麽安胖子还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起势呢?
校场内,传来阵阵的惊呼声,飞龙军和河西兵,也被李适之超神的箭术所折服,一群人围绕着侯架观摩,赞叹不绝。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很快结束,李隆基心情大好,已经在看台上与众臣饮酒了。
杨玉环的酒量也是相当可以,经常帮着基哥替酒,看台上已经不如原先时候严肃,轻松自由了不少。
杨玉瑶趁着这个功夫,来寻李瑁,小声埋怨道:
「你个没良心的,到现在都没有去探望二叔,今晚务必去一趟。」
李瑁闻言点头道:「我的错,三娘(韦妮儿)有孕,我不宜沾染病气,这才只让十娘代我(杨绛)探视,如今想想终究还是不妥的。」
「当然不妥了,」杨玉瑶也没有将一旁的盖擎当外人,直言道:
「又不让你见人,只要进了大门就可以,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你还不如人家盖将军,人家夫人也有孕在身,都过去探望了。」
盖擎呵呵一笑。
他现在巴结杨玉瑶巴结的可紧,送出去不少钱,一部分是给杨玉瑶本人的,
一部分是经杨玉瑶的手献给圣人。
历史上杨氏三姐妹都可以安排官员了,被称之为:四方赂遗,日夕不绝,官更有所请求,但得五杨援引1,无不如志。
事实上,并不是她们有这个本事,而是因为官员们是在借她们的手给皇帝送礼,最后其实是皇帝安排的。
皇帝就不收礼了吗?怎麽可能?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基哥做为有唐一代,日常开支最大的皇帝,他能不收钱,不收钱能花这麽多?
盖擎眼下就是在走这条路,送出那麽多钱,自然也是有收获的,今天刚开场的时候,圣人便召他过去垂询了一番,还嘉奖了一番。
当着这麽多人的面,圣人嘉奖等于什麽呢?
等于你就快要升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