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2(1 / 2)

加入书签

到刘彻这么问,刘据就知道自己刚刚的建议得到了他的认同,当下心情不由地振奋几分,他继续道:“儿臣刚刚看过捷报,李将军在上面说了在伉表兄和西羌大战一场后,他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成功瓦解了西羌内部的联盟,成功迫使他们向我们大汉臣服。”

“可见西羌内部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拿起武器和我们大汉为敌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怀柔政策,以利诱之,使得他们真心臣服和亲近我们大汉。”

听完刘据的话之后,刘彻笑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对于刘彻而言,如果真的有办法让西羌真心臣服和亲近大汉的话那么当然是最好了,因为西羌各个部族的人基本生活在湟中(青海)地区,那里的海拔高,适合常年生活在那儿的羌人,但是并不适合常年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人。

因为一个高原反应就足够坑死他们了,所以卫伉在这次平定西羌一战中能够有如此亮眼的表现,而李息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迫使西羌臣服,这都足以让刘彻感到惊喜了。

当然了,如果后续大汉能够顺利“治”服西羌的话那就更好了,否则一旦西羌再次叛乱,大汉又得派兵镇压的话,那就得耗时耗力,耗财耗兵了。

因为自家大兄此次带兵平定西羌,所以作为弟弟的卫不疑早早就已经把西羌的情况了解透了,见刘彻赞同刘据的建议,他出声道:“西羌是游牧民族,而湟中又地处高原,若是我们大汉派兵驻扎西羌的话,将士们的粮食要怎么解决?”

虽然卫不疑现在并不知道刘彻如果要派兵驻扎西羌的话,会派多少的士兵,但是粗略一算,少说也肯定有几千人的,多的话甚至上万人,这么多人驻扎在西羌的话,总不可能靠中原长期运输粮食给他们吧?

倒也不是给不起,而是如今大汉的运输能力有限,一两次还好,长此以往的话这对大汉而言肯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偏偏他们还不能不送,要不然驻扎在西羌的将士们得怎么办?

卫不疑说,“便是屯田只怕也解决不了驻军将士们的粮食问题。”

“到时候我们可以派人到西羌兴修水利,教羌人种植五谷,让他们发展畜牧。”小九说,“西羌地处湟中,跟我们中原相比肯定是较为落后的,但是羌人本就是游牧民族,善于畜牧,到时候让他们与中原互通有无,一来二往的,自然能够在他们和中原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用贸易手段制衡西羌部落。”

“其实羌人与汉人除了生活习惯不一样之外,大家都是普通人,大部分都希望能够过上安稳日子的,只要稳住大部分的羌人,那么即便他们内部仍然有野心不死的羌人,他们也如同苍蝇的翅膀一样,扇不起多大的风浪。”

在小九说完之后,张安世才接着道:“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西羌内部再次统一起来,我们可以将他们各分支打乱,再将部分羌人迁移到北地郡,让他们与汉人一块生活。”

羌人和汉人之间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以张安世这么建议并不担心将部分羌人迁移到北地郡之后,会和当地的汉人发生无法调节的冲突和矛盾。

刘彻听完这些小辈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建议之后,突然发现大汉的未来是不必愁了,因为他们这帮才十几岁的孩子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能解决问题。

“你们的建议都很不错。”至于细节当然是还需要再完善了,比如说派多少人去西羌驻军,又比如说派谁去兴修水利,教羌人种植五谷,以及将部分羌人迁至北地郡之后要如何安置他们等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