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7(1 / 2)

加入书签

塞了?不少礼部?的?中?立派过来,他们对开战和谈一事并不在意?,一切秉陛下政令而为,与科举一事也相?对公允,只?支持真正才德兼备、品学兼优的?学子。

若不是他们,即便有礼部?尚书坐镇,只?怕也争不赢翰林院,更没办法?为宋允知分?说了?。

礼部?尚书见这群人吵得实在心烦,便道:“既然分?不出会?元,不如将前?四的?答卷呈到御前?,让陛下同两位丞相?定夺,诸君觉得如何?”

翰林院一众彼此交换了?个眼神?。若是单纯让陛下来评定的?话,他们其实也是不服的?,陈素简在帝心,他的?弟子也同三皇子、四皇子私交甚笃,陛下心中?必然有所偏重。但?若是加上两位丞相?,便不会?叫陛下随心所欲了?。

翰林院人放了?手,礼部?尚书便决定将答卷呈上去。可?就在礼部?尚书即将进?宫时,前?线忽然发生了?意?外。

夏国的?一个小兵斩杀了?北戎的?军官,北戎人大怒,大举进?攻襄阳。

襄阳知府率兵御敌,但?是北戎似乎是有备而来,不过三日之间便集结了?十?五万兵马。与之相?对,夏国在襄阳城的?守卫不过四万而已?,即便先前?孔齐、随春生等人携九万兵马北上,也是远远不够的?。且这九万兵力,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到襄阳城。

开战第一日,襄阳城死伤惨重,凭借兵部?先前?改良的?重型弩箭才勉强守住了?城。可?敌军攻势日盛,襄阳城若没有先镇北侯那样的?将领来力往狂澜,早晚要落于北戎之手。

一旦襄阳城被攻破,北戎大军随水路而下,一路浩浩荡荡,直逼建康城,届时,夏国就真的?要覆灭了?。

消息传过来之后,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恐慌。他们已?经下意?识忽略了?那九万的?兵力,甚至已?经提前?预料到襄阳城溃败的?结局。若能好好活着的?话,谁愿意?家破人亡?

会?试的?结果暂且被搁置,不少官员如今一门心思请求陛下议和。

皇上都被他们给气笑了?,仗还没有正式打起来他们就开始唱衰,口口声声要割地赔款,简直荒谬,他们赔给北戎的?东西还少吗?对方显然是头喂不熟的?白眼狼,便是将夏国整个赔给他们都尤嫌不足。

皇上断然拒绝,这种窝囊的?要求他若是答应了?,日后在史书上必定会?背负千古骂名。

但?是不久之后,又一噩耗传来。

夏国遣使去燕国借兵,当初两国订立条约,不论是谁遭到北戎袭击,另一方都要出兵援助。可?是这回北戎真动手之后,燕国却不愿意?履约了?。燕国上下官员都反对支援,他们对夏国赚取燕国钱财一事很是在意?,虽然燕国也从贸易中?获利了?,但?是远远不及夏国获利之多。

燕国的?阿赫玛大汗对此很是尴尬,他总不能为了?夏国,弃自己的?臣子于不顾吧。权衡再三,阿赫玛大汗还是选择食言了?。

或许是出于愧疚,他还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解释燕国去年经历大旱,正是国库空虚之际,实在不能承担军费开支。此外,燕国人还转告夏国来使,燕国的?大王子已?准备了?十?万精兵,半个月便能抵达襄阳,言下之意?是让夏国君臣自求多福。

此事传至京城后,阿赫玛大汗被夏国朝臣骂得狗血淋头。

燕国的?毁约,让夏国的?境地更加雪上加霜。

就连一直坚定要开战的?皇上,近日都愁眉不展。

礼部?尚书先前?被他们喊着要割地赔款一事给气得头脑发昏,等脑子终于清明之后,他忽然想到了?宋允知那几篇特立独行的?策问。几道策论题中?,有一道跟眼下的?情况有些类似,而宋允知的?答卷,似乎正可?以化解眼前?的?难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