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1(1 / 2)

加入书签

说话跟所有人听到的?, 就是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啊。

女大学生能够考上大学本来就不容易,如果?她们进了学校以后?还要?被迫离开, 那以后?社会上,还能听到女同志的?声音吗?

做了一辈子妇女工作的?徐主席, 对这?种趋势,高度警觉。

她挂了电话就喊了车子,去副食品店捎上刚好下班的?党爱芳, 一块儿去了市医院。

恰巧病房里的?病友去排队拍片子了, 倒是方便他们说话。

叶菁菁不得不佩服徐主席。老?太太也没说啥呀,甚至压根没有提离婚这?件事。

可三两句下来, 刘秀华就坚定了离婚的?信心。

可见新中?国的?第一部 ?法律是婚姻法,保护妇女婚姻自?由,当真不是吹的?。

刘秀华现在只担心一件事:“他要?是不肯离婚怎么办?”

一旦想开了,她便意识到,她的?丈夫很有可能不愿意放手?。

因为他很难找到综合条件比她更好的?后?妻。

徐主席安慰她:“你放心,我们妇联是保护女同志权益的?,婚姻自?由。”

叶菁菁听她们叨叨了半天?,感觉没说到点子上, 忍不住插了句嘴:“你放心,你丈夫现在巴不得离婚呢。”

徐主席愣住了:“为什么?他在外面有人了?有证据吗?”

叶菁菁哭笑不得:“我都没见过?她丈夫,我哪知道他出没出轨。”

“他没出轨他为什么要?离婚?”

“因为不离婚的?话他没办法要?儿子呀。”叶菁菁胸有成竹, “刘秀华,我问你,你丈夫跟你婆婆是不是想要?你再生个儿子?”

她是辅导员,当然?关心班上学生的?情况。

尤其化学系的?女大学生少,她们聊天?的?时候她也在旁边听着。

刘秀华跟她舍友聊天?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

她刚生下女儿还没出月子的?时候,她婆婆就想让她赶紧再怀孕,生个儿子凑成一个好字。

只是他们化工厂有要?求厂里的?党员和共青团员执行“晚稀少”的?生育政策,两胎之间,生育时间要?间隔三年?以上。

所以她才幸运的?没有大着肚子去参加高考。

叶菁菁强调:“‘晚稀少’政策是1973年?提出来的?。今年?3月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了,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传递的?信号就是,计划生育政策会越来越严格。”

徐主席点头,表示赞同。

作为妇女干部?,她当然?高度认可计划生育政策。

因为这?是女同志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的?重?要?前提。

不然?一天?到晚不是在十月怀胎就是在生孩子,女同志身体垮了不说,人也被生孩子这?件事情绑架了,根本不能正常参加社会劳动。

而脱离了社会劳动,女同志还谈什么社会地?位。

“是啊。”她强调道,“一个不少,生儿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接班人。”

刘秀华仍然?不太明白,计划生育政策跟她丈夫想要?一个儿子有什么冲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