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1 / 2)
“你这个同志怎么?能无中生有呢?”
他承认,的确有人给他跟派出所领导都打?过招呼。
但这非常正常。
这年头,你去副食品店买东西,找人打?个招呼,买到手的东西都比别人强。
他之所以再三?再四?地劝叶菁菁不要没完没了,摸着良心讲,真的是因为看那几个二?愣子,年纪轻轻犯浑做错事,要是抓去坐牢了,这一辈子就毁掉了。
年轻人嘛,不懂事儿,总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他自觉怀揣着一颗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
结果叶菁菁冷酷无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们又没深入调查过,凭什么?就能认定他们没有其他犯罪事实?”
她又扭头看电台编辑,兴致勃勃地提议,“要不咱们广播电台追踪这个案件吧。等到水落石出之后,就以它为蓝本,创作有声小说,肯定受欢迎。”
编辑被她说的心动了。
破案类的小说永远有市场。
哪怕这些?年有种种限制,公开出版的小说很少,流传民?间,极受欢迎的手抄本,诸如《绿色的尸体》、《梅花党》、《一双绣花鞋》、《余飞三?下?南京》(即《叶飞三?下?南京》)之类,也都是侦破、反特故事。
广大人民?群众能冒着以“流氓罪”劳动教养的风险,抄写传播这些?作品,可见大家真的喜欢看。
如果以现实案件为蓝本,创造出来的侦破故事,做成?有声小说,在广播台播放,确实会受欢迎。
编辑的心立刻热了起来。
现在国家都已经恢复高考了,对文艺作品传播的禁锢自然也松懈下?来。
他们文艺工作者,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创作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艺作品,而不是一心扎在故纸堆里,隔靴搔痒。
他瞬间来了兴趣,目光灼灼地盯着公安:“同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后面我们电台要去采访的话,还要麻烦你们帮忙呀。放心,我们一定会着力刻画当代公安同志的英明神武,目光如炬。”
公安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没当场晕过去。
他这趟过来,是为了赶紧了结这件事。
结果现在事情没了,反正还有变大的趋势。
他下?意识地想拒绝。
可面对电台编辑,他又死活说不出口?“不行”两个字。
最?后他简直就是落荒而逃,还要被迫承诺,后面他们派出所会深入调查那几个二?愣子。
公安一走,在食堂吃饭的电台职工们全都围过来,满怀好奇地跟叶菁菁打?听。
听了事情经过以后,大家伙儿倒是没有圣父圣母心发作,反而认为应该好好惩罚这群二?愣子。
年纪轻轻怎么?了?年纪轻轻害死人命的,多了去。
叶菁菁深以为然。
她现在还犯愁一件事儿:“我怕他们家里人会跑到广播台来,对着我哭哭啼啼,逼我去派出所销案。”
编辑笑?了起来:“那你可不用操这个心,我们广播电台,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进?来的地方。”
叶菁菁一愣,旋即乐了。
可不是嘛。
她怎么?能忘了广播电台外面,还有解放军战士站岗呢。
她躲到广播电台来,可真是一步妙棋。
第122章 你可怜,关我什么事? 她才是主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