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 / 2)

加入书签

哪怕只是个临时工的岗位,也足以让人强破头。

照理说,以原主的情况,她应该找不到这样的好工作。

倒不是原主锉,干啥啥不行,而是这时代新增的工作岗位非常少,而且基本内部消化。

找工作跟个人能力基本没啥关系,一看家庭能量,二看组织会不会突然间大发慈悲。

原主这份临时工的活儿,就是她爸叶友德给她找的。

呀,听着似乎挺有父爱如山,沉默不言,关键时刻能顶得上的意思哈。

实际上——

想多了。

当时运输公司优先给刚筹备的纺织三厂运了批原料,厂方为了感谢运输公司的大力支持,给了公司三个临时工的名额。

公司领导看工会统计职工子女的情况,瞧见叶友德家的闺女正好今年毕业,便分了个指标给老叶同志。

就这样点对点特招,原主的工作还差点黄了。

因为叶友德一听说有指标,第一反应,便是把外甥女儿卢少婷给弄回来上班。

可惜的是,他兴头头地张罗了一堆罐头麦乳精水果,带去卢少婷的插队点,跟外甥女儿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后,人家却兴致缺缺。

为啥呢?因为工作只有一个,作为光伟正的大女主,她当然不能抛夫弃子,自己回城上班。

她甚至还想把这岗位,让给她的亲亲丈夫范哲兵。

但纺织三厂卡得很严,点名了这岗位必须得是女同志。

为此,那段时间叶友德可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又是拎烟又是拎酒,跑来跑去的,试图换个工作指标。

结果好处塞出去一大堆,还是未能如愿。

要上,也只能是卢少婷上这个班。

那为何,最终走进纺织三厂的还是原主呢?

嗐,这也是卢少婷安排的。

她说临时工转不了粮食关系,她回城上班,关系还得留在插队的地方,没意义。

其实这话根本讲不通。

多的是有门道的人家,把户口和粮食关系摆在农村,人在城里干着临时工,家里再补贴点,把日子过下去。

反正这种情况,也不用生产队分粮,生产队多半懒得管。

但卢少婷舍不得离开她的亲亲好老公,她如论如何,也没办法忍受夫妻分离。

她主动让叶友德叫原主去上班,这样万一后面不如她的意,她也能随时接手原主的工作岗位。

对,就是这么的理直气壮。

叶菁菁从原主记忆里搜寻出“让菁菁先替我把工作占着”这句话时,她都气笑了。

得,她现在敢肯定了,不管小说怎么强调独立大女主,本质就是爱丁宝。

叶菁菁一边吐槽一边进了更衣室。

在纺织厂上班,肯定得换工作服。

麻花辫必须盘好,塞进白帽子里。否则机器一转,你披头散发的话,头发被机器卷进去了,头皮都能叫扯掉。

除了白帽子还得上口罩,胸前挂上围兜裙,这样走出来才是纺织女工的形象。

叶友德为了外甥女儿,可是下了血本的。

集中体现在,他给卢少婷选是细纱车间。

这可是纺织厂大名鼎鼎的贵族车间!

为啥这么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