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开始(2 / 2)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即使是前世的油车,在晶片上的需求,比电车还要多,因为一个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等等,就比电池+电机复杂太多了,也需要更多的监控,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晶片。
未来的电子产业,也会逐步的影响汽车行业,特别是晶片领域,等到了90年代,各家汽车上都会有不少晶片了,监控各个重要部位。
当然,这个时间离现在还有些遥远,不过有些新公司眼光足够,也是会逐步加入进去的,没几个人创业初期就想着以后规模会有多大,大部分都是做着做着发现自己成为行业老大了。
唐瓦伦丁笑道:「艾瑞克你要是觉得好,也可以投资其他几家类似的公司,我红杉资本的原则是同一个行业只投资一家,你这边可是没有限制的。」
「我考虑一下吧。」杨文东也没有否决;
对于汽车行业,他其实自然是有想法的,毕竟,这个行业的规模,是绝对的制造业第一,即使未来的智慧型手机,也比不过;
原先历史上,韩国的三星在规模做到顶级之后,也想着做汽车,内地的小米以及很多其他行业的巨头,在自己行业成功之后都会去做汽车,实在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吸引力太强了。
不过,在香港搞这玩意不现实,但投资一些有潜力的海外或者未来内地汽车公司及供应商,倒是可以先行动起来,反正也不会亏。
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于全球汽车行业,也是一次重大冲击及变革,至此,美国汽车行业开始没落,克莱斯勒在1979年差一点破产,通用与福特也只能说勉强维持,而日本汽车,则是逐步拿下了美国市场。
但日本这个国家,一般都是一锅饭自己吃的,基本上不会给外人,甚至还经常性的先抢注一些专利,然后坐等其他国家的公司主动送钱,在八九十年代还成功过几次,但后来就被中美两大巨头联手镇压了。
想进入日本汽车的产业链,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长兴集团靠着巨大的塑料生产优势,最终也只是成为了日本部分零部件公司的供应商,规模还不大。
回酒店之后,杨文东对着林尤沺道:「以后你也关注一下美国的汽车行业动态,一个月发一份资料给我。」
「好的,杨生。」林尤沺答应后,问道:「杨生,您是准备投资美国的汽车行业?」
「暂时没这个打算,只是想对这个行业进行一点了解。」杨文东笑了笑道;
美国的汽车行业,从今年开始就会处于严重的下跌期了,但如同香港的那些大型上市公司一样,其本身都是资金规模雄厚的,即使有问题,也是能够坚持很久的;
原先历史上,也是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油价涨到了30美元左右,比起7年前足足涨了10倍,加上美国政府开始对汽车排量进行严格限制,这才让三大巨头外加一众汽车零部件公司损失惨重;
自己即使要抄底投资,也需要等到那个时候,且他也要看历史有没有因为他的蝴蝶效应改变太多,不然这种涉及到巨额资金的行业,他也是不敢盲目投资的。
林尤沺则回道:「好,我明白了。」
杨文东又道:「另外,刚刚瓦伦丁给的几家汽车发动机晶片控制单元公司,也查下资料,如果可以的话,有机会就投资一点。」
未来的所有发动机,都是需要晶片控制的,只有晶片控制,才能够保证在准确的时间进行适量的送气与送油,这种功能在之前油价便宜的时候,美国车企是不在意的,但未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不过这个投资,那就完全是没有利用「先知」金手指优势了,纯粹的选择性投资,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不过到了穿越之后十几年的今天,以他今天的身价,也并非什麽投资都需要「先知」能力了,利用资本也是一样行的通的,甚至还可以改变一些行业。
林尤沺道:「杨生,涉及到了电子产业,需不需要我与荣耀电子的人商量下?」
「可以,你们内部沟通就行了。」杨文东点点头,又道:「我准备回香港了,你也很久没回去了吧?就一起回去一趟吧?后面你再过来。」
林尤沺也是早期长兴集团的老员工了,最早被杨文东送到美国,然后处理与3M的业务,也就是便利贴;
后来长兴集团以井喷式的速度发展,在美国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林尤沺便成了美国多项业务的负责人之一,之所以是之一,也是因为细节业务都有专业人;
林尤沺是属于集合各方资源的,很多业务也是需要与专业人协商的,如同香港的总部办公室,同时他能够了解所有情况,这样就方便杨文东快速了解美国的情况,不然还得见太多的人。
林尤沺笑道:「好的,多谢杨生。」
在美国的倒数第二天,杨文东去了好莱坞拍摄现场,与李晓龙见了一面,他已经在拍摄第三部电影了;
如今美国这边的电影业务,还未正式开始,所以电影方面,很多也就是李晓龙自己与派拉蒙协商的,本身李晓龙与前世的星爷一样,就是喜欢自己编制剧情,也算是发挥他们的特长了。
1月20日,杨文东丶林尤沺等人乘坐私人飞机返港,休息一天之后,便叫来了荣耀的王志群,将事情告知了他。
「汽车晶片?」王志群听完后,脸上有些变化,并道:「其实我们内部也在尝试做汽车零部件业务,跟长兴实业一样,只不过一直没有成功。」
「哦,你们在尝试做什麽?」杨文东反问。
一些小的业务,下面的公司是可以自主先尝试的,有了成绩再告知杨文东这个老板。
PS:求月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