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惊人的年度利润(2 / 2)

加入书签

打工做到高层也是为了自己的收益,涨薪水自然所有人都开心。

杨文东又说道:「除了薪水,还会有一些福利奖励,你们也知道我在跑马地有一些别墅,你们可以免费的住,还会有专门的保洁,免去你们生活的烦恼。」

「谢谢杨生。」刚刚开心的几人,此刻更开心了。

杨文东又笑道:「将企业做好,以后的好处更多。」

对于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他也不会小气,该给的高薪与福利也是会给的。

而且现在也只是给居住权,并非物业权。

「好的。」所有人答应说道。

「那就散了吧。」杨文东又说道:「王姐留下。」

过了片刻,会议室只剩下财务王姐了。

杨文东问道:「王姐,公司目前的几个主要业务,基本上都能实现自我盈利了吧?」

王凤芝想了想回道:「长兴实业与长兴传媒,是早已实现自我盈利了,长兴地产如果剥离长兴置业,本身也是有盈利能力的。

长兴航运也是一样,不算最新买的新船及旧船,那之前八艘船,也是实现了正盈利了。」

「嗯,大型投资不必计算进去,算正常折旧就行了。」杨文东点点头。

「好的。」王凤芝又取出一份文件,说道:「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公司几个业务的利润清单,不考虑去年物业增值,以及较大的投资后的数据。」

「我看看。」杨文东笑说道,其实大概数据年初他就知道了,只是财务部门肯定要核算清楚,才能提交正式报告。

王凤芝则是解释道:「这第一页就是清单,去年长兴实业的净利润是5126万,长兴地产的利润为967万,长兴航运的利润在366万,长兴传媒的利润是122万。

不过去年投资的也多,包括观塘的产业园与地皮丶四季酒店的地皮丶24艘新旧货船丶葵涌的船坞;虽然都尽力利用银行的资金,但我们自己也投入了差不多4000万资金。」

「数据倒是真不错。」杨文东欣喜说道:「这些数据如果真的爆出来,估计足够再上一次热门新闻了。」

几十年后的几千万,根本就算不了什麽,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小富。

但在60年代的香港,绝对算得上是惊天数字了,如果是一家公司一年的利润,那足以让很多人惊掉下巴了。

只按房价来计算,中环的千尺豪宅,差不多也就五六万港元,也就是说,长兴集团一年的利润,足以买下1000套中环豪宅,堪比几十年后的数百亿了。

而就是去年,香港的人均工资也才有150港元,中环写字楼文员也才三四百,很多普通人,可能也才100左右。

王凤芝说道:「对,从怡和的上市数据来看,他们一年也才1个多亿的利润,太古也只有七八千万。」

「这些上市公司是有猫腻的,不能只看财报。」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上市公司可以做手脚的方法太多了,哪怕一个普通人都知道,在上市之后,可以利用其他公司,通过合作的关系,来套取上市公司的利润,从中吸血。

不是光香港,全球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这麽玩的,一方面利用股市融资来聚集资金,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的独资公司赚取利润。

且这些,还是完全合法的,就是十年后的廉政公署来了,也毫无办法。

也可以说,这是资本社会的一种默契了。

「我知道,可也能有个参考价值了。」王凤芝笑说道:「如果我们上市,市值估计也能有个大几亿了。」

「上市的事情暂时不考虑。」杨文东否决说道。

如果是正常的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可以考虑上市融资。

但长兴集团的多个业务,最核心的并非现有的资产,而是他这个创始人脑子里知晓的一些未来信息.

在发展初期上市就太傻了,等以后先知金手指作用不大的时候,才需要考虑这件事。

王凤芝又说道:「杨生,虽然没有上市,但我们的出口规模丶物业规模丶航运规模都是瞒不住的,所以有心人还是能够知晓大概情况的。」

「我也没想着隐瞒。」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外人知道就知道吧,我们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肯定不可能跟那些收租公一样低调的。」

香港的很多隐形富豪,能够「隐形」,也是因为主打的影响不大的产业,如地产丶贸易,且发展时间也很长,可能两三代人;

而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富豪,又能带动大量就业,税收,那产业规模也是瞒不住的。

至于利润,找到一些业内专业人士,也就能看出一个大概了,这些是没办法控制的。

「好的。」王凤芝也没再多说,随后说道:「那杨生,明年集团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和今年一样吗?」

「我记得去年年底集团帐户上还有5000万港元吧。杨文东想了想,反问道:「那现在我们帐上的资金,有多少了?」

「准确的说是6500万港元,一直在变动。」王凤芝又说道:「另外,我们目前欠银行的债务是1.16亿,我们目前的自持物业及货船价值,也超过1亿了。

再加上我们的利润一年在五六千万,未来还会增加,所以负债比率还不算高。」

「那就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说道:「接下来,我会重点投资航运事业,地产方面会稍微少一点;

伱这边做好一些资金准备,因为二手船我们自己投入的资金会比较多一点。」

主要也是资金不够,虽然看起来自己真狠心下来能够撬动几亿资金,但投入航运,根本就算不了什麽。

地产与航运,他都会投资的,但短期来看,过几年就要有地产危机了,那这几年只需要投资一些优质物业就行了。

而航运在几年后就会迎来大爆发机遇,所以自然需要重点投资了。

「好的,我会优化集团的现金流。」王凤芝答应说道:「不过杨生,最近香港银行对于航运开始放松了,二手货轮的限制也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还是需要与几家银行提前沟通好。」

「嗯,我知道。」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滙丰丶渣打丶恒生丶东亚这些银行是我们的长期合作银行,你也可以与他们多合作,打好关系。」

自滙丰放松对航运的投资后,香港的其他几家银行也是有样学样,这也算是领头者效应了。

香港60年代航运大发展,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67年之前规模大幅度扩大,然后气运爆发,碰到了持续影响8年的中东战争,就此诞生了三位世界级别的船王。

「行,我会跟这几家银行多合作协商的。」王凤芝答应说道。

虽然很多大合作是老板自己谈的,可老板们也只是谈个方向,细节还是由她这个财务或者部门负责人一起与银行达成交易的。

而其他时间,一些小合作,就由他们负责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