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又见联姻(2 / 2)
这些人李牧都见过,其中绝不包括眼前这位。
「拜见牧堂兄!」
青年男子当即躬身见礼。
「总督大人,这位是?」
李牧一脸疑惑的问道。
蹦出一位同辈的旁系远亲,他不觉得奇怪。可人是舞阳侯亲自带来引荐,那就不一样啦!
「哈哈……」
「这是老夫的嫡长子。
最近太后心血来潮,当了一回媒人,让犬子同你叔父的嫡长女定了亲,叫你一声堂兄不过分吧!」
舞阳侯笑呵呵的回答道。
作为后面加入的,想要迅速融入勋贵集团,最简单的操作就是政治联姻。
唯一的问题在于,几大顶尖勋贵这麽抱团,皇帝是否答应。
毕竟,现在的勋贵集团,同几年前的勋贵集团,手中掌握的权力和政治资源,完全不再一个档次上。
考虑到媒人的特殊身份,李牧很快把这些忧虑抛之脑后。
涉及到两家顶尖勋贵,没有永宁帝的默许,太后就算有心牵红线,也很难成功。
目的非常简单,向外界释放政治信号,皇帝是信任勋贵的。
平叛战争进入关键时刻,站在永宁帝的立场上,绝不允许出现乱子。
此时释放政治讯号,有利于接下来的平叛。
「哦!」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麽不能的!」
李牧笑着回应道。
在这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长辈们谈好了,那麽亲事就算定下啦。
堂妹的婚事,有镇远侯夫妇张罗,轮不到李牧操心。
舞阳侯带着长子过来见他,只是通知结果,可不是询问他的意见。
「既然是自家人,那麽犬子就交给你带了。
原本我还想让他慢慢成长,可是军功太过难得。错过这次机会,再想获得军功就难了。
他没有上过战场,你多担待一些,让他跟在身边学着点儿,顺便蹭点儿军功。
勋贵子弟皮实抗揍,若是他不听话,你尽管揍便是,不用给我面子。」
舞阳侯坦言道。
军功分配问题,这是事先谈好的交易,按照约定进行即可。
只是当时没说要他负责带「徒弟」,不过既然舞阳侯这位老上司亲自开了口,李牧自然要应承下来。
「此事简单,帅营中有我的三位堂弟任职,贤弟如果愿意过来,那就跟着一起吧!」
李牧当即给出了安排方案。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全靠自己的天赋。
相比老牌勋贵家族,在军事经验积累上,舞阳侯府才刚刚起步。
仅凭市面上广为流通的兵书,没有天纵之才的话,很难培养出一名优秀将领。
「好,此事就这麽定了。」
「对了,最近你在家中休息,可能没注意到,蜀地局势已经非常危险。
云贵联军未能完成收复川东门户的重任,徐阁老的诱敌计划,让自己陷入绝地。
朝廷派出的援军,刚走到一半就被关中叛军给拖住了脚步,一时半会儿无力向蜀地提供支援。
镇远侯从湖广派出的援军,也被挡在了夔门之外,无法向川中迈进。
为了不给叛军留下反扑的机会,陛下派人送来密旨,责令我们尽快剿灭傅逆叛军。」
说到后面,舞阳侯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和徐文岳有矛盾不假,但那只是一时的意气之争。
就算要报复对方,也不能搭上整个蜀地。
此刻朝廷援兵进不去,被困成都府的徐阁老,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自救。
想要朝廷全力增援,那要等平定了傅逆乱军后。
朝廷先江南后蜀地的战略布局,肯定是没错的。
可是对被困的徐阁老一行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残酷,相当于被朝廷给放弃了。
揉了揉额头,李牧也暗自叫苦。
本以为剿灭了卫逆之后,自己就可以在后方躲清闲,全力准备征讨安南。
听舞阳侯的意思,明显是希望他能再次上前线指挥大军,以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剿灭傅逆叛军。
这麽一来的话,攻伐安南的时间,必定会向后面推迟。
「总督大人,等到秋粮入库之后,您就带兵亲征傅逆吧!
官军同时从湖广丶江西丶浙江三路,向叛军发起全面进攻,辽东那帮家伙也会跟着趁火打劫。
四路围攻一起展开,叛军肯定招架不住。
不用理会敌军调动,直接稳扎稳打,逐步向前推进,压缩叛军的战略活动空间。」
李牧想了想说道。
点子他可以出,帮忙指挥大战也能商量,但主帅的位置,他真心没有兴趣。
有时候功劳太大,也是一种麻烦。
不推几个名将出来,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后面想图谋世镇安南的差事,可就难啦!
理智告诉他,封建王朝扛不过小冰河时代。
无论大虞的文臣武将们如何努力,面对层出不穷的天灾人祸,最后都只能接受现实。
想要为王朝续命,要麽放弃北方南迁,要麽开辟新的粮仓。
看似有两个选择,其实一个也没有。
大虞朝的底色,决定了这不是一个为了延续统治,就能抛弃责任偏安一隅。
开辟新的粮仓,以大虞现在的组织动用能力,时间上根本完不成。
搞不好粮仓没开辟出来,国家先被拖垮了。
毕竟,大虞官僚体系太过「清廉」。
连军费都敢克扣,更不用说行政上的开销。
朝廷划拨出去的经费,最后落到具体实处的能够有两三成,都算是官员有良心。
甚至有时候经费还没出京师,就被上面瓜分一空。
李牧现在图谋安南,也只是想夺取最精华的红河平原,然后再慢慢进行蚕食吞并。
一口吞下整个安南,那是会噎死的。
对一方诸侯来说,这份基业足够割据一方。
想要填上大虞的粮食缺口,那就是杯水车薪。
估摸着夺下整个中南半岛,并且开发出来,才能补上北方各省粮食绝收的坑。
「让我担任主帅可以,但你必须随军指挥。
这场战争太过关键,只能胜不能败。
三路大军联合作战,动员的总兵力足有三十万。
我们从江西出兵,位置正好居中,要负责协调统筹两翼联军。
老夫自认为做不到,你岳父和你叔父,同样没有把握。
整个大虞朝,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人寥寥无几,大获全胜的更是只有你一个。」
舞阳侯的话音落地,李牧还没做出反应,一旁的郑嘉荣却被吓了一跳。
原本以为父亲自诩军事才能匮乏,只是谦虚之言。
毕竟,外界都把舞阳侯吹上了天,还有一身的显赫战绩,怎麽看都是当世名将。
可眼前这一幕却告诉他,自家父亲真没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就连另外两位勋贵系大佬,同样没有把握。
短暂失神之后,郑嘉荣瞬间明白为啥自家父亲,要把他送过来学习。
「好吧!」
李牧略显迟疑的答应道。
终归是躲不过去,结硬寨打呆仗,同样是需要考验将领军事能力的。
三十万大军联合作战,如果主帅能力不济,恐怕连自家部队在什麽地方都搞不清楚。
事实上,大虞朝指挥过军队人数最多的统帅,还是担任五省总督时期的徐文岳。
只不过他的军事能力有限,在部队调动上经常出问题,没少吃叛军的亏。
幸好当时的叛军,同样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双方菜鸟互啄,才没有一败涂地。
后面靠李牧在后面捅了叛军一刀,收复了大片失地,才勉强能对外宣布会战胜利。
相较于之前,现在的叛军早就脱胎换骨。
叛军不缺人,前面大的军事行动,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
纵使全是乌合之众,能够把部队调动起来,也锻炼了主帅的指挥能力。
换其他人上去,搞不好真的会吃大亏。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