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 海岛难民来了(1 / 2)

加入书签

有了宫二娘子这番大气的话,海岛难民们心里踏实多了。

也就不急着去接岛上的家眷,决定先去东庙子村看一看。

宫二娘子和钱卓群走在最前面领路,后面一百多名老兄弟,一百多海岛兵,两百多人的队伍,向着东庙子村前进。

走了一个时辰,前面出现一个小村庄,叫做袁庄村,这村子里居然有人居住,远远能看到村里晾晒着衣服,村庄周围的田地还有翻种过的痕迹。

吴战等人心里不禁暗想:我们两百多人经过村子旁边,肯定得把村子里的人吓得鸡飞狗跳。

然而,他想像的一幕并没有出现。

骑马的斥候抢先一步,向着村子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喊:“我们是即墨义军,宫大王的人马。”

听到这话,村民居然主动迎了出来,远远地叫道:“是宫大王的人马!太好了。”

村子里的门都开了,不少村民走了出来,对着义军挥手,有人还叫道:“二娘子,二娘子!”

“二娘子,俺想加入运铁矿石的队伍,做个脚夫,不知道您还要人不?”

原来,这个袁庄村,就是钱卓群派人运送铁矿时路过,顺便“纳入保护”的其中一个村子。

从王庄镇铁矿运往东庙子村的铁矿石,会从袁庄村经过。

一开始,这里的村民还很害怕义军,担心他们是打着义军旗号的土匪。

但戚继光整顿军规军纪之后,义军的斥候、运输队,都很有规矩,不会再欺压百姓,不然轻则打板子,重则斩首。

再加上“举头三尺有神明”,义军更是不敢乱来。

军纪严明,神明盯着,物资不愁,几管齐下,义军早就已经脱离了土匪习性。

袁庄村的人与义军接触多次之后,便知道义军比官兵和土匪规矩多了,根本无须害怕,村子里不少农民跑到东庙子村去学“仙法种田”,剩下的人也琢磨着跟着义军混。

一些青壮已经跑去东庙子村“参了军”,而害怕打仗的普通人,则考虑着给义军扛点活儿,例如……运输铁矿石。

“二娘子,您收了俺做个脚夫吧,俺可能吃苦了。”

“俺想去跟着仙匠学打铁,不知道仙匠还收不收徒弟?”

村民们围在前面嚷嚷,宫二娘子笑着一一回应:“行,脚夫我们还要!仙匠也还要收徒,俺们义军现在可缺铁匠了,愿意来学打铁的人是多多益善。”

“真君还说了,愿意学工匠技艺的人越多越好,他老人家以后还有别的仙家技术要教给你们。”

袁庄村的村民们一听这话,脸上都挂上了喜色。

而吴战带着海岛难民们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只感觉匪夷所思。

“袁庄村的人不怕义军!”

“他们居然和义军拉家常。”

海岛难民们正在惊叹呢……

就见到村子西南方向又来了一支运输队,那运输队居然还自带斥候,与宫二娘子的斥候在村子外面碰了头,双方有说有笑起来,原来是义军的运输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