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3(2 / 2)

加入书签

好念诗的小文青都知道,诗三百,以《蒹葭》诗境最为凄迷。

王国维赞它最得风人深致, 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一个调调。

现代干脆解《蒹葭》为爱而不及的情诗。

哪个少年怀春时, 没想着白月光在软面抄上摘“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咳, 只是放到科举里,它就绮靡不起来了。

总不好对着一群白胡子老头,喊江对面的美女你看过来罢?

科场大伯们爱的调调, 是一本正经代圣人言。

可圣人在水中央能干什么好事?诸如黄五之泥石流, 搜肠刮肚大约也只能想到, 阁下是下水搓澡?还是江中捉鳖?

不怪学子们犯难。

实在是单拎一句无甚意义的句子, 逼着人牵强附会,忒得不讲武德。

顾劳斯原以为生平最恨, 就是考鲁迅窗外为什么三棵枣树。

命题人刁钻,有问为什么是三棵,不是两棵一颗, 有问为什么是枣树,不是桃树梨树。

可进了三次科场,顾劳斯艰难微笑.JPG

原来现代那些,都是咱迷人的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四书五经成书久远,言辞博奥, 又兼版本驳杂,十分枯燥难啃。

历代虽然都有解经人, 大儒们或肃本清原、明经辨义,或抒发见解, 以弘大道,在本经基础上,又出注、疏、正义、传、笺等一众衍生本。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句都解得明白,也不是每一句都有解。

单说题面这一句。

汉时解《诗》有齐鲁韩三家。自孔夫子旧宅凿出古文本子,又有号称师承孔子的毛诗后来居上,因这一版三句话不离讽谏、诗教,最得统治者推崇,被视为正统。

毛解《蒹葭》,认为伊人是指贤人。

全诗解为秦人讥讽秦襄公“不能以周礼固国本”,所以招引贤士,天下“伊人”没人搭理他。

可宛在水中央有什么说道,不止毛,剩下三家也没人发微。

唐人为整顿经学,令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依然尊的毛诗郑笺,没翻出什么新水花。

到宋时,欧阳修、苏辙首推别解,质疑毛诗并非孔门子夏所传,而是毛氏一家之言;渐渐“招贤”“怀人”众说纷纭,士子甚至常为解诗大打出手。

但他们打的是蒹葭,是白露,是伊人,也没水中央什么事儿。

直至朱熹,尽废毛诗,再做《诗集传》。

前朝蛮夷当道,为开科举之便,胡乱框定朱子传做标准教材,但毕竟一家之言,难以概全。

如此题,朱子只说:“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好家伙,到他这连“伊人”是男是女,是实是虚,所指何人,都没个准话儿了,再以一句朱子提都没提的“宛在水中央”命题,究竟是考秀才呢,还是考朱子呢?

早在大宁开科之时,会试圣裁,太.祖已察觉科举出题的这一疏漏。

于是便有了想法,要重编一部旷世之作,尽解经书以辙天下读书人。

他诏令帝师云鹤,领当世大儒,博综古今,考前儒异说,阐圣人幽旨,于文渊阁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