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天下太平(2 / 2)
整个北京城虽然变成了大工地,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官员们也乐意在这位公爷手下办事,要钱的,徐闻不会吝啬,洪武朝立下的祖宗之法虽然不能变动,但是各种福利给足,对比同品级的其他官员,待遇足足是别人的几倍。
要权的,公爷放手让你干,负责权责之内,除了行使监督职责,其他绝不过问。
你要问这些官员有没有想借这个巨型工程捞一笔的心思,那当然是有的,但不敢动啊。
锦衣卫的赫赫大名,那是用滚滚的人头堆出来的,没人想用自己的柔软的脖子,去挑战冰冷的钢刀,老老实实拿该拿的钱不好吗?
当然也有例外,总有人利令智昏,妄图伸手,以为事情做得隐蔽,就不会有人知道。
最终,这些人都化作了四九城一天天加高城墙上的装饰品。
风乾的人头高悬在旗杆之上,震慑其他宵小之辈。
永乐十五年。
一座崭新的紫禁城已经初具规模,最重要的承天门竣工落成,也就是後世的天安门。
接下来的一年。
当人们的目光都被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吸引。
在南京鸡鸣寺中,一名面容枯槁,长须皆白的老僧,盘坐着,一言不发,永远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是夜。
徐闻正在书房中挑灯夜读。
融入这个时代越久,他就越觉得这些古书之中蕴含了太多的智慧,总能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
房门被人轻轻敲响,这节奏和力度,已经让徐闻熟悉得知道是谁了。
“进来吧。”
周昆面无表情地推门而入。
“姚广孝没了。”
徐闻掩卷长叹,那位亦师亦友的老和尚,自从靖难之役后,就很少再参与朝政,为了避嫌,甚至专门选了鸡鸣寺落脚。
世人皆称他为妖僧,却不知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来求心中的那尊佛。
“陛下知道了吗?”
徐闻能想象自己的老岳父有多落寞,自己的老兄弟一个个地离去,老和尚算最後一个了,也驾鹤西去。
“陛下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正召集礼部官员进宫,拟定姚公身後事宜。”
“走吧,随我进宫。”
简单收拾一下,徐闻不等朱棣的召见,就开始准备了。
他知道这时候帝王肯定会找他,也庆幸自己刚好因为家事回了南京。
想想或许这就是老和尚算的最後一卦吧,老朋友们都在,他也能安心地去了。
他做好准备,宫中的内侍也到了。
“传陛下口谕,宣越国公进宫,有要事相商。”
进宫后。
徐闻在偏殿见到了朱棣。
“老和尚的身後事,就交给你了,朕累了。”
朱棣身披素衣,未着朝服,满脸疲惫地盘坐在椅子上。
此刻他不是一位帝王,只是一个失去老友的花甲老人。
徐闻垂首接旨。
他清楚,这位满怀雄心壮志的帝王不是累了,而是老了。
这副躯壳已经有些撑不住他那日益老去的身体。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 已经修正了, 如果还是无法保存, 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 清除浏览器的Cookie, 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