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6章 袁术是天下罪魁祸首(1 / 2)

加入书签

第326章 袁术是天下罪魁祸首

六月十六日,接连十馀日的大雨终于停歇,百里外虽有轻风细雨,但寿春城附近总归是天气晴朗了。

太史慈在攻取成德县后,将成德负隅顽抗的县令丶县尉人头斩首送到合肥城下,以示众人。

合肥县令与其馀官吏被吓得头皮发麻,成德此刻的城墙可比合肥还要坚固,连那里的牢城都不能守,合肥还守个屁。

成德一失,寿春守军彻底陷入汉军包围,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进去了就再也难出来。

反正袁公是没机会再责怪他们了,枢纽之地被汉军切断,各地文书都传递不到寿春,眼见大势已去,此刻不降更待何时?

不仅合肥城立马就降,连带着浚遒丶全椒丶阜陵三县,汉军还未赶到,就已然望风而降。

整个九江郡,只剩下寿春丶下蔡丶历阳三城还在坚守未降。

庐江方向,管亥也已攻取五县,深入庐江腹地,隔断了寿春与庐江的联系。

汉军以疾风骤雨之势,数月之间横扫淮南,无往而不胜,兵锋所过,无坚不摧,万夫莫敌。

让临近的荆州江夏郡的众多豪族,不觉心神靡宁,手足失措。

哪怕站在一旁没有下场,都能感受到如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袭来,纵使万军在侧,恐怕也难以抵挡。

也暗自庆幸,景升公没有得罪汉王,不然各路大军就不是在攻打九江与庐江,怕是在攻南郡与江夏了。

江夏太守黄祖见汉军不可抵挡,不由心忧无比,他和孙氏可是有旧怨,早就听说孙文台之子孙伯符投靠了汉王,又被任命为琅琊相。

可谓年纪轻轻,就出任一方为两千石相。

由此可见,孙策甚得汉王器重与喜爱,要是汉军平定淮南,孙策请命调任庐江安抚民生,暗中想为其父报仇,江夏该如何是好?

先不说打不打得过,就算打得过孙伯符,还有南阳张益德在旁虎视眈眈,那可是熊虎之将,更是汉王之弟。

还有青州黄巾贼出身的管亥,在淮南屡破黄巾,又多败纪灵,也算善于用兵。

共同扬名的还有兖州乐进,虽然容貌短小,却精悍胆烈,作战勇猛。

亦是汉王亲自在卒伍中选拔的勇将,不容小觑。

还有攻打淮南的主将太史慈,也是青州人士,擅长马战与步战,曾经追随汉王破曹操丶讨袁绍丶斩匈奴单于丶降张扬丶定徐州。

江夏太守黄祖思来想去,最后惊恐的发现,要是孙伯符真来生事,他还不能轻易出兵报复。

就怕打了孙策一个,结果惹来一堆精兵猛将。

到那时又从南阳丶汝南丶庐江三面合围江夏,纵使孙吴复生也不一定能讨得好处。

黄祖在心里盘算着,黄氏究竟如何是好,何去何从。

接着目光微眯,瞬息下定了主意,既然打不过那便另当别论,在孙伯符出任庐江太守之前,径直加入汉军就好。

到那时,他与孙策同样作为降将,背后也有汉王撑腰,难道对方还敢为父报仇,强杀了他不成?

黄祖想到这儿,不觉略微松了口气。

他没有觉得背弃刘荆州,转而投靠汉王有什麽不妥之处,汉王于汉家社稷更有功劳。

何况伏波将军马援曾言:「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景升公虽然待黄氏不错,但他也报答了对方,要不是他设伏兵杀了孙文台,景升公焉能坐得稳荆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