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8章 轻松打爆20万起义军(1 / 2)

加入书签

第578章 轻松打爆20万起义军

中军大帐内,

李郁盯着案上的后勤帐册,思绪飘忽。

一个小小的情报署中层人员居然敢在御前如此捍卫自己的上司,甚至主动避开自己伸去的橄榄枝,装楞充傻。

甭说 18世纪,就是 21世纪,这样的行为都足以说明问题严峻。

此人不想飞黄腾达吗?

他在怕什麽?

这可是皇帝的大帐,这里的谈话内容一个字都传不出去。

李郁头一次对刘千的手腕产生了忌惮,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把情报署调教的如此针插不进丶水泼不进。

情报署是帝国利剑。

可剑太利,主人也不太好用。

看来,自己要找个机会敲打一下情报署了。独立王国要不得。

……

「陛下~众将都到了。」

「走,开会去。」

帐内,将星云集。

第 6军团司令官赵二虎,第 8军团司令官李小五,第 10军团司令官刘阿坤皆一身戎装,站最前列。

御前军议持续了半个时辰,

李郁将作战任务分发到第 6丶 8丶 10军团,以及第 2派遣军。

胡之晃麾下的杂牌军团征战疲惫,病号不少,故而此次并不参战,负责治安任务——监督威慑移民。

绝不能让数百万的流民在大运河沿线闹事,影响后勤。

这个任务很轻松~

胡之晃知道,流民大规模闹事的可能性压根不存在。流民有口粥喝,就不会造反。

……

临清——德州一带格外热闹。

12万义军以及 11万家眷在此聚集,沿着大运河畔扎起了连绵几十里的营地。

相比吴军的整齐划一,义军营地颇为寒酸。

帐篷很少,多是窝棚,混乱无序。

20馀万人的饮用水丶洗刷丶排泄全部依赖大运河。

乌烟瘴气。

当然,这并不是义军的专利。

沿岸的百姓也是这样做的,这是一个卫生空白的时代。

临清州城。

义军十八路首领齐聚,商议大事。

照例,边吃边谈。

首领们每天都得喝酒吃肉,哪天不吃肉,就算白活一天。

……

盟主是漕帮帮主潘九斤。

他能坐稳这个位置,靠的是麾下有一支漕船改装的水军,而且部众熟悉大运河沿线。

此时,他高声道:

「诸位,吴廷那边给咱下决战书了。」

红枪会首领一拍桌子:

「怕个 p,大不了和吴军干。老子既然敢杀清军,就敢杀吴军。」

微山湖大汉军首领问道:

「皇帝老子就没给咱许个大官?」

旁边的同伴噗嗤笑道:

「还想当官?人家下的是战书,不是委任状。」

这句话激怒了所有人,一时间桌子被拍的砰砰作响,所有人都感到了极大的羞辱。

……

潘九斤也颇为恼火。

就在昨日,

他派去联络北伐大军的心腹回来了,灰头土脸,讪讪告诉自己:

「吴皇压根不搭理招安请求,相反,还挨了两枪托。」

潘九斤一夜辗转难眠,他怎麽也想不通,为什麽要这样对待自己。

与其他人不同,作为官府辅助组织之漕帮帮主,他是了解正治的。

自己苦心孤诣攒起这麽一支联军,就是为了被招安时多点筹码。

改朝换代,凡是有兵马的人主动投诚皆可获得优待。不说被重用,至少会赏赐个厚禄虚职,笼络人心。

虽然我实力不如你,但是我人多啊。

虽然我枪炮不如你,但是我人多啊。

看在几十万人的份上,招安的时候皇帝老子至少给封个德州知府吧?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玩的。

要做官,先当匪。

要做官,先造反。

吴皇他娘的是个什麽玩意,懂不懂正治?

……

「潘盟主,您老说怎麽办?」

「打!」

「好!」众人起身喝彩。

如此重大决定,当浮三大白。

关于怎麽打,众人足足争吵了两天,其间多次翻阅《三国演义》。

最终决定回复吴皇。

约定 10日之后,在清河县决战。

谁也想不到,潘盟主又派人向燕京送去了一封请求招安书。他认为虽然这会清廷已经是苟延残喘,但也是天底下的第二大势力。

潘盟主想当吴三桂。

希望清廷招派骑兵南下,两边联手和吴军决战。

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这封书信抵达紫禁城,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

直隶,冀州府,清河县。

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北方小县城,因潘金莲西门庆的故事而小有名气。

县城内,兵的海,刀矛的洋。

义军十八部昼夜不停的往这移动,准备决战。

落在吴军斥候侦骑眼里,很难理解这帮反贼的勇气是谁给的?孔子?老子?还是狗子?

弱势一方不应该四处流窜避免决战吗?

想不通。

不过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吴军第 6军团沿着清凉江东岸北进,第 10军团沿着京杭大运河西岸前进,展开钳形攻势。

而清河县,恰好就在清凉江和京杭大运河之间。

……

近卫军团居中行军,速度稍慢两天。

第 8军团则是在己方船队的支持下,渡过京杭大运河跳到东侧迂回行军,目的地是占据后方的德州。

封堵敌撤退道路。

如此安排乃是基于三方情报:斥候侦骑丶情报署细作丶以及直隶的士绅。

义军两眼一抹黑。

吴军则是藉助各方触手,彻底解开了战争迷雾。

车辚辚,马萧萧。

李郁骑着战马,脸裹面巾遮挡灰尘。

放眼望去,广袤的平原一眼望不到边,到处光秃秃,没有一丝绿色。

白的是雪,黄的是土。

除此之外,中原大地再无第 3种颜色。

白骨露于野。

饶是冷漠理智如自己,也忍不住感慨:

「生灵涂炭~」

……

扎营后,

侍卫送来了了一迭直隶山东士绅的劝进书暨投诚书。

信中,他们痛斥义军之暴虐,请求吴皇速速称帝,恢复秩序。

李郁懒得看这些信件,直接令人丢进火炉。

北伐只是幌子,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清除地方势力。如果战争没有达到目的,那就用其他办法达成。

既要他们的田,也要他们的命。

李郁注意到,其中没有衍圣公的降表。

也好。

少了争议。

衍圣公跟着清廷跑了,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孔府的 100多万亩土地没收掉,把该抹掉的痕迹都给他抹平了。

……

2日后,决战开始。

阳光灿烂,微风清冷,大地肃杀,两军云集。

很难说,是胡之晃撤退给了乌合之众们巨大的勇气,又或者是吴皇的傲娇行为激怒了乌合之众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