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4章 原创(1 / 2)

加入书签

第704章 原创

三楼,一间房足足占了半层,却也被陈凡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里既是书房,也是摆放乐器的房间,另外还布置了一个角落安放了一张大床。

那张床本来是陈凡给自己准备的,看书或休闲的时候累了,就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不用爬上爬下。可每次周亚丽过来,都会住在这里,便也兼了客房的功能。

与大床遥遥相对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花了220块钱买回来的二手施坦威古董三角钢琴。

陈凡坐在后配的琴凳上,眼睛半睁半闭,手指在琴弦上跳动,弹出一串串优美的旋律。

两姐妹站在钢琴旁,互相依偎在一起,眼神里满是迷醉。

几分钟后,等琴声消失,她们依然沉浸在音乐声中,难以自拔。

直到一个声音响起。

「咦,今天竟然没有人鲜花绽放?」

姜丽丽回过神来,先是愣了愣,看见陈凡望着窗外,才不解地问道,「什麽鲜花绽放?」

这大冬天的哪来的鲜花?

陈凡转过身来,「我说要是在广东,冬天也有鲜花。」

他也不想想,以前每次练乐器都是午后,那时候人家正睡午觉呢,他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吹笛子,人家不鲜花绽放才怪。

这时姜甜甜也从音乐中醒转过来,感叹地说道,「难怪以前你不敢让小凡弹这支曲子。这种轻快的曲风,与现在严肃的音乐完全不是一个类别,反倒和私下里流传的邓丽君歌曲有点相似,很轻快丶活泼。

也就是今年有不少歌曲被解禁,还有外面的磁带流进来,许多青年朋友都喜欢这种音乐,要不然还真不能让人听见。」

现在不是几十年后的移动网际网路时代,凭藉手机平台,一夜之间就能造出一个爆款来。

通信和交通的不便,决定了如今所有的爆红都不是一蹴而就。

人和歌是在79年火的没错,但在78年就已经有了苗头。

就在今年下半年,首先由去广东出差的人丶偷偷带回来一些从香港流进来的磁带,其中最多的就是邓丽君歌曲。

随后这些磁带通过年轻人的「录音机舞厅」得以迅速传播,而最受欢迎的,便是邓丽君。如此你借我丶我借他,磁带不够就想方设法托人从广东往回带。

等到明年,她的歌就会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人气高得可怕,如京城丶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是最先爆发的地方。

结果在80年的时候,部分音乐家在京城西山举行「西山会议」,将邓丽君的歌定义为靡靡之音,批判其破坏社会风气,甚至还有专家下场写文章,说歌词是黄颜色的。

有了这个作为基调,再加上对岸的一些骚操作,便形成了民间火爆丶官媒不谈的格局。直到90年代以后她才得以被解禁,可那时候她已经因为身体原因渐渐离开舞台,最后始终也没能过来演出,可惜。

等姐姐说完,姜丽丽轻轻点头,随即看向陈凡,眼里带着几分希冀,「那你在文艺联欢会上,表演这首曲子?」

陈凡在琴键上按下几个音符,脸色似笑非笑,「这种曲风也只是在民间被接受而已,『音乐家』们可不一定会接受哦。」

他可没忘记,明年一首《乡恋》,随着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播出而红遍大江南北,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偏偏被一部分所谓的「音乐家」否定,非要说李谷一用的气声唱法是靡靡之音,简直荒唐之极。

哪怕李谷一自身底子硬,棒子没能打到她头上,却也被禁了歌曲。

没办法,后世看来极其荒唐的事情,在当前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分「主流」。

所以在这几年里,既有餐馆里喝酒划拳的「改革」,也有对流行歌曲敌视的「保守」。

后来有些人评价这个时候的「摸着石头过河」是不负责任,但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当时如果不「摸着石头过河」,恐怕这条路还要更加艰难曲折。

毕竟上级的目的是改开,不是易帜。

许多涉及根本的东西,都是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里面体现出来的,也是调转风向的一部分。

陈凡当然想顺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前进,但他不愿意成为被别人「摸」的石头丶给自己招惹来麻烦,理所当然不会去干那些「石破天惊」的事。

别人走过且无事的路,才是最安全的路。

听见陈凡这麽说,姜甜甜若有所悟,「这麽说,不能演奏这首曲子了。」

姜丽丽抿了抿嘴,秀眉微微蹙起,「那要表演什麽节目呢?」

如果是普通曲子的话,小凡可就没那麽出彩。在她的心里,自己男人是全天下最优秀的人,既然要上台表演,当然要一鸣惊人。

而且他这麽有才华,创作出了《天空之城》这样的曲子,却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的很可惜。

当然,若是因此而引来麻烦,那她宁可不要小凡出彩,终究还是平安最重要。

陈凡想了想,笑道,「没事,我再想一下。」

随后两手一摊,「大不了我也跟你们一样,弹个黄河大合唱,或者唱一首《花儿为什麽这样红》也行。」

姜甜甜挽着妹妹的胳膊,笑着说道,「你要是唱这首歌,可要早点报名,不然就让别人给抢了先。」

姜丽丽也咯咯直笑,「这首歌可紧俏得紧,我们班本来也想唱这首,结果去报名的时候,听说有好几个班都想报,我们才报了《黄河大合唱》,这还是班长去得早,要不然,连这首歌都捞不着。」

姜甜甜连连点头,忽然压低声音,小声说道,「毕竟呀,谁也不想再唱『样板戏』了。」

这里的「样板戏」,自然不是指那八部戏,而是那些唱烂了的「样板歌」。

话说几十年后,这些样板歌也没多少人记得咯。

看看两姐妹,陈凡故作一惊,「这样的吗?那我得赶紧去报名。」

两姐妹相视一笑,姜甜甜忽然眼珠微转,红着俏脸,对着陈凡说道,「小凡,能不能再弹一遍《天空之城》呢?」

姜丽丽也赶紧点头,眼里冒着小星星,「想听。」

陈凡打了个手势,转身端正坐好,轻轻举起右手,艺术家的气质油然而生,「下面请欣赏,钢琴独奏,《天空之城》。」

……

昨天还是红火大太阳,今天却又飘起了雪花。

坐在巴老家的客厅沙发上,陈凡将皮袄裹紧,说道,「您这儿怎麽连个炭盆都不烧,也太冷了吧。」

巴老窝在沙发上,身下垫着一件厚实的棉大衣,手里拿着旱菸杆,美美地抽了一口,「我一个老人家都不怕冷,你个年轻人还怕冷?身子骨虚了点啊。」

陈凡老脸一黑,「什麽我怕冷,冬泳我都没问题,我是怕您冷。您这个年纪得多注意身体,要是一不小心受了风寒,多糟糕。」

巴老扭头看了他一眼,「你小子少咒我,我老头子身体好得很。你自己怕冷就怕冷,非要嘴硬,还冬泳,有本事你去表演个跳黄浦江试试。」

陈凡满脸无语,「我就过来拿个证,怎麽就要跳江了呢?」

全国会员证早已经揣进兜里,那玩意儿也没什麽好看的,无非就是个小本本,然后每个月能多点福利,就是些菸酒糖果之类的。

不少老作家还挺期待,对他来说就无所谓了。

现在两姐妹都学会了去涉外商场买菜,每次他过来,她们手里又没有票证丶或者菜市场里东西不齐全的时候,就拿着他给的侨汇券或舅舅给的美元,直奔涉外商场,花钱一点也不手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