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章 戈壁上的温室(2 / 2)

加入书签

老丁卷起了旱菸,眼神深邃,其馀人也有样学样。

「沙海农牧一定得成功啊。」

「种地是肯定得种的,不然一家子人的生计从何而来。」

……

穿过一些普通的温室后,陆汉斌来到了一栋智能玻璃温室前。

玻璃温室面积大约200亩,除了承担育苗的任务,这里也是沙海农牧众多科研研究的场地所在。

比如说蔬菜栽培模式研究,以及现阶段最重要的栽培基质研究。

陆汉斌走进玻璃温室里。

一排排果蔬均栽培在宽60厘米丶深30厘米的栽培槽内,栽培槽底部铺着塑料棚膜,用来保水保肥。

棚膜上是厚厚的栽培基质,也就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土壤」。

几名技服人员半蹲在地上讨论着,注意到陆汉斌到来,才起身。

一名形容消瘦,带着眼镜,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迎上前,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陆总,按照你提供的基质配方,辣椒丶番茄和茄子的长势都挺不错,我们初步判断,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陆汉斌眼里也带着笑意,从藤架上摘下一个熟透了有些开裂的番茄。

咬一口,酸酸甜甜的汁液在口腔中爆满,充斥着味蕾。

短短几个月时间,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但整日的忙碌不仅调快了生活节奏,也锻炼了他处理问题的能力,练达了人情事故。

最重要的是他有了在困局中寻觅捷径的能力。

面对温室面临的土壤有机质养分不足的问题,他准备引进无土栽培的相关技术,并同步和科研院校联合研发沙海自己的基质配方。

他的想法得到了老板的大力肯定,并直接提供了基础配方,这批基质就是在郭阳的配方上改进而来的。

两天后,沙海农牧和农技部门组织了温室蔬菜种植的观摩会。

老丁第一时间报了名。

当他在玻璃大棚外,排队等着参观时,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许多人都曾信誓旦旦的说不会租温室,但还是都来了。

靠劳务赚钱不是长久之计,有能力的早都外出务工了,留下来的只能算是半劳力。

为了求生存,只能被大势裹挟着前进。

玻璃大棚里生机勃勃一片,嫩绿的叶子,火红的果实,映入老丁的眼帘。

那一串串的番茄挂在藤架上,产量一看就不低。

老丁忍不住蹲下身来,习惯性的从槽里抓起一把土壤。

土壤很柔软,腐熟发酵的很完全。

有老汉好奇的问道,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

「老丁,这土怎麽样?」

老丁手指仔细的搓捏着,偶尔才能从中分辨出有玉米秸秆丶牛粪丶蘑菇棒子等材料。

「土很好,很好。」老丁已经想好了要租两三个棚试上一试,甚至萌生了贷款自建温室的想法。

其馀人闻言,也研究其了槽里的基质,黑黑的,和沙漠里的黄沙土完全不同。

「确实很好。」

村民心中最大的顾虑落了下来。

技术人员带着人群在棚里的点位继续讲解着,「结束了这茬,夏秋茬还会抢种一季黄瓜丶架豆等作物。」

老丁在心里想着,夏季是黄瓜丶架豆果菜类生产淡季,也能卖上价钱。

「冬春上市的蔬菜效益应该会更好吧!」有人问道。

「冬春茬确实效益更好,但要跨越冬丶春丶夏3个季节,对设施条件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有人带头,参观的群众也七嘴八舌的提问。

不知不觉中,移民们对沙海的日光温室有了更多的期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