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0章 全城搜捕(1 / 2)

加入书签

第470章 全城搜捕

掌灯时分,馆驿里安静如常。

苏轼住进馆驿后,由于名人效应,馆驿内不分昼夜热闹非凡。

许多权贵为了接近偶像,跟偶像制造偶遇,他们像私生饭一般,动用关系住进了馆驿内,经常邀约苏轼饮宴。

这段时日,苏轼其实过得挺爽的,并没有想像中那麽艰苦,那麽忍辱负重。

以苏轼的性格,当年被贬谪到不毛之地都有办法发现各种美食,给自己的生活寻找各种快乐,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会亏待自己的。

今夜此时,那些住进来的权贵反倒是给了苏轼一个极佳的掩护机会。

权贵们住进来后,免不了需要下人服侍,于是馆驿内常常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人员成色十分复杂。

甄庆拉着苏轼进了屋子,给苏轼换了一身青衣青帽的家仆打扮,又令夥计点亮了屋子里的烛火,人为营造出屋里有人的假象。

然后甄庆护着乔装过后的苏轼,从后院穿过小片竹林,来到一面围墙后。

围墙后早已准备了梯子,甄庆扶看苏轼登梯。

苏轼像偷香窃玉的西门大官人似的,小心地扶梯翻墙,神不知鬼不觉地脱出了馆驿。

甄庆与夥计们护侍着苏轼,刚翻过墙,几乎是片刻之后,馆驿内突然传出一声惊呼。

「走水了!走水了一一!

甄庆和苏轼扭头一看,却见馆驿内,苏轼所住的屋子四周已燃起了冲天大火,火势迅猛得很不正常,几乎在火起的瞬间,便一发不可收拾,显然是事先备好了火油稻草等易燃物。

馆驿外,刚翻过墙的苏轼和甄庆对视一眼,苏轼脸色难看,怒道:「这些辽人,连过场都不走了吗?杀宋使竟已如此明目张胆!」

苏轼愤怒,甄庆却一脸后怕,脸色仍无比苍白。

幸好跑得早,稍晚半刻,苏轼恐怕便葬身火海了,自己救援不及,如何向郡王殿下交代?

老天垂怜,祖宗保佑,前程保住了!

「苏学士快走,此地不宜久留,若被辽人眼线发现就麻烦了!」甄庆拽着苏轼便钻进了馆驿旁边错综复杂的巷子里。

一行人就这样消失在辽国上京的夜色中。

当夜,上京馆驿的大火烧了几个时辰,救火的城防军却拖拖拉拉不慌不忙,他们带着救火的工具,却把燃烧的馆驿团团围住,不急着救火,反倒是对逃出馆驿的人严密盘查,每一个逃出来的人都不放过。

这架势根本就不像救火,反倒是围剿反贼。

直到数个时辰后,馆驿的火势终于小了,直至灭掉,不是被人扑灭,而是烧无可烧自己灭掉的。

这时数百辽军才冲进了火场,直奔苏轼所住的屋子,里里外外搜寻了半天,却意外地发现,火场内外竟没发现任何一具尸首残骸。

亲自带兵的耶律斡特刺慌了,不死心地下令仔细再搜一遍,不仅搜苏轼住的屋子,还要将整个馆驿范围都搜一遍。

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很显然,苏轼并未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

耶律斡特刺呆证半响,不由勃然大怒。

脾气暴躁的他,当即朝禁军狠狠抽鞭发泄,。一通施暴后,耶律斡特刺终于冷静下来,恨恨咬牙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搜捕苏轼。

事已做到这个份上,就不必遮遮掩掩了,苏轼必须死,跑了也要抓回来弄死!

于是第二天开始,辽国上京的各个城门布下了重兵,对进出城门的人严密盘查,每一个出城的人都被拉到苏轼的画像前仔细比对,确定毫无相似之处才肯放人。

因此一事,上京许多人倒了大霉。

世上的人千千万发山7

订是加今上京城里无论谁长得像苏轼,都会被官兵粗暴地抓起来,扔进大狱里,等官员一个个甄别辨认。

许多人就这样莫名其妙遭了牢狱之灾,辽国上京的气氛因苏轼一人而变得人心惶惶,低抑凝重。

更有意思的是,辽国官员差役也都不是什麽善茬儿,对那些长得像苏轼的人,被抓进来后难免一顿大刑伺候。

那些被抓进来的普通百姓商人哪里受得住这个,尝了几样刑具后便痛哭流涕地招认,承认自己是如假包换的苏轼。

于是全城搜捕的这两天,上京的大牢里莫名多了上百个苏轼,搞得审问的官员们都懵了,朝会时私底下互相一对帐,哎?咱们国都里的苏轼最近是不是有点产能过剩了?

尴尬又离谱。

三日后,飞狐兵马司。

赵孝骞坐在官署正堂内,眉看着手里的一封密信。

密信是甄庆派人送来的,辽国上京盘查得厉害,这封密信是好不容易送出来的,三天三夜不停歇的奔行,才将密信送到赵孝骞的手上。

『苏轼被困在上京了?」赵孝骞有些不安。

从甄庆的信里,赵孝骞知道了上京如今盘查得厉害,尤其对出城的人,

查得特别严厉,苏轼被甄庆安置在城内一处民居的暗室中,民居被辽军搜查过几次,暗室没被发现,苏轼的处境倒是暂时安全。

但麻烦的是,上京的各个城门盘查太严厉了,甄庆动用了各种人脉和手段,都没办法将苏轼安全送出上京。

耶律洪基对苏轼的杀心未消,全城搜捕苏轼的力度越来越大,甄庆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不踏实,就怕哪天辽军突然破门而入,发现匿藏苏轼的暗室,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时候甄庆送出来的这封信,实际上是一封求援求救的信。

赵孝骞看完信后,不由一手扶额。

现在轮到他头疼了。

飞狐兵马司与辽国上京相隔千里,而且两国尚在战争状态,他能有什麽办法救苏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