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报国之志(1 / 2)
第326章 报国之志
刚认识苏轼时,赵孝骞是带着见偶像的心情的,那会儿真是既激动又感动,
都恨不得在他面前高举应援灯牌了。
然而混熟了以后,谁能想到这位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居然如此嘴贱,偶像光环破碎后,现在赵孝骞眼里的苏轼,就是一个顽皮的馋嘴的小老头儿。
历史上的苏轼,喜欢与一个叫佛印的和尚斗嘴,两人一来一往斗得有趣又毒辣,现在看来,苏轼的嘴贱应该是天生的,不过是被文豪的光芒遮盖住了。
「子先生今日找我有事?如果没事,我就不奉陪了,你也看见了,我很忙的。」赵孝骞不客气地逐客。
苏轼哈哈笑道:「子安心性还是不够稳啊,没钓到就没钓到,何必拿老夫撒气·...」
赵孝骞又有点冒火了,我特麽是因为没钓到鱼撒气吗?
我特麽是因为你嘴贱好不好!
「呵呵,想赶老夫走,老夫偏不走!」苏轼扭头,指着陈守道:「那谁,搬把椅子来,老夫坐这儿陪子安钓鱼。」
说着苏轼朝赵孝骞恶意满满地一笑:「老夫就看着你钓,今日你若一无所获,老夫笑你一辈子。」
赵孝骞气得把钓竿插在岸边的泥地里:「不钓了!」
堂堂郡公,闲里偷闲,出来钓个鱼,心情全被这老匹夫破坏了。
「说正事吧,子瞻先生今日找我作甚?」
苏轼这时也不再笑了,垂头沉默了一阵,道:「老夫听说,近日辽骑袭边,
朝廷有意遣使诘问辽帝,可有此事?」
赵孝骞点头:「没错,有这事儿。」
苏轼又问道:「使节的人选定了吗?」
「我不知道,那是政事堂该管的事儿,我从不过问。」
赵孝骞说着说着,突然觉得味道不对,扭头看着他:「子瞻先生的意思,该不会.」
苏轼点头,起身长揖一礼:「老夫常怀报国之志,却一生不得展眉,今日欲以大宋使节之名,出使辽国,诘问辽帝,定不负国恩,不辱使命。」
赵孝骞愣了半响,连连摇头:「子瞻先生莫开玩笑,出使辽国可不是简单的与辽国君臣斗嘴皮子,路途遥远,行程凶险,你这把年纪可干不了,说句不好听的,我担心你死在半路上·——
苏轼不悦地道:「老夫虽已花甲,却仍在壮年,为何不可?我弟苏辙在元佑四年也出使过辽国,他能做的事,老夫做不得?」
赵孝骞叹了口气,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了。
和尚摸得,阿Q摸不得?
苏辙确实出使过辽国,那时太皇太后给了他一个临时的官职,叫「贺辽国生辰国信使」,从这个官名能看出来,苏辙出使的目的是代表大宋给辽帝贺寿的。
你老弟上次是去贺寿,这次遣使是去兴师问罪,性质能一样吗?
「子安莫劝我,老夫心意已决,不过使节人选由政事堂决定,而老夫与章的关系————·反正,今日老夫请托子安,帮我一次。」」
「老夫蹉跎半生,不容于朝堂诸公,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却苦无时运际遇,
如今老夫垂垂矣,时日恐无多,此生能报国的机会,大约只有这一次了,若能遂我之愿,也算死而无憾。」
苏轼说得很恳切,眼中隐隐有泪花闪烁。
赵孝骞苦笑摇头,对于苏轼的要求,他并不感到意外。
上辈子读过苏轼的许多词作,那时老师往往要做阅读理解,听得最多的便是代表了诗人的爱国忧君之情什麽的。
苏轼的报国之心,不是文人笔下随意填凑的词句,而是真真实实想付诸于行动的,只不过苏轼仕途坎珂,一生不得志,许多报国的机会根本轮不到他。
大约是认识了赵孝骞这位有权势的人物后,苏轼渐渐动了心思,于是今日主动寻找机会,投报国之门。
能理解苏轼的心情,但赵孝骞并不觉得苏轼能胜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