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您偷看我初稿了?(1 / 2)
第412章 您偷看我初稿了?
节目组万万没想到,自己提心吊胆采访了一整天的机密项目,竟然是在海警服役的。
那没问题了了。
你要说海军的装备,确实不敢播。
可这要是海警的装备,我就可劲播了。
编导连夜开工剪辑内容,全段保留了陈晨的所有介绍,一个字不落。
甚至他还从一些ng的花絮中缝缝补补,凑了个整。
成片将近十五分钟的素材,几乎全都是陈晨的画面,满满的乾货。
最重要的是陈晨那种充满自信的表情,让人不得不信服,但又没有过分的夸大。
简而言之,就是装逼。
太丝滑了。
如果是采访其他行业的土财主,老板站在镜头前一通吹,肯定是要遭骂的。
但制造业不一样,越吹越得劲。
更别提陈晨吹逼时身后的背景了。
1200吨的「小艇」就嘉立在那里,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编导有深深的预感,这段片子将会是自己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天后。
编导带着成片,来到了领导的办公室当中。
「哦,小梁啊,你来来来!」
总编薛成挥挥手。
梁编这时才发现办公室内还有一个人一一军武频道的总顾问郑宇村。
看起来他似乎正在和薛成进行激烈的辩论,俩人都有点面红脖子粗。
「正好小梁来了!」
「咱们一起讨论。」
「下一期的军武观察关于海军的内容该怎麽做。」
薛成可能因为讨论节目的关系,有点带情绪了,言语激昂。
作为频道的总编,薛成最重视的就是军武观察。
毕竟是台柱子。
在自媒体时代,这档节目是唯一一档能拿出来和网络节目对打的内容。
所以台里倾注的心血也更多。
他自己亲任主编,像梁编这样台里资深的编导,也只能当个执行主编。
郑宇村这位军事装备理论界的大拿更是节目的长期顾问。
海军节临近,台里准备整个大活。
他们正在谋划一档专题节目,内容大概是盘点海军各类装备,并且展望未来。
初步定调做七期,每一期都拿出一种装备。
先进性纵向对比,回顾发展史。
后进行横向对比,与世界上同类型装备进行比较。
最后在现有技术上做基础,眺望未来。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大体框架没有问题,可细致到节目内容,分歧就比较大了。
郑宇村平复心情之后,耐心的解释自己的立场。
「航母这期节目,我有我的难处。」
「你别说4号航母了,哪怕是3号,能说的都不多。」
「这俩目前都是国之重器,不能公开讲解太多。」
作为一档总结盘点类节目,自然是要盘点最新装备的。
总编薛成提盘点航母时主要以4号航母为例子。
这个建议得到了郑宇村的激烈反对。
他说什麽也不能松口。
「郑老师,如果不说4号航母,那我们这个节目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我要是说了,我郑宇村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梁编看着两人相持不下,也摸清了矛盾的冲突点,于是从中说和。
「二位,咱要不这样,到航母这一期的时候,用蒙太奇的手法。」
「就是咱给一个大概出行,依据目前公开的数据讲一讲,不要太具体。」
「剩下的靠着观众去脑补。」
郑宇村不太懂蒙太奇什麽的,他只觉得只要不细致讲都行,于是妥协点头。
可薛成还是有些得寸进尺:「可以,咱们不具体到哪艘航母,节目内容主要由细分技术撑起来。
1
郑宇村抬头:「什麽意思?」
「就是说咱们在节目上讨论一些模块化的技术。」
「比如弹射,比如拦阻,再比如舰载机。」
「我们的节目时长是四十分钟,如果光聊蒙太奇,不给点乾货,也不行。」
郑宇村显得很为难:「你说的好像弹射技术和阻拦技术就不要钱似的。」
做军事科普比作理论研究要难上一万倍。
既要讲究节目效果,还要时刻注意不泄密。
「咱这两项技术不是都取得了突破吗?节目上扯一下怎麽了?」
郑宇村摇头:「正因为有突破,才藏着掖着,要不我讲讲滑跃式起飞算了。」
「别,滑跃式军迷都能扯明白,用不着您。」
郑宇村无奈的笑了:「那就又僵住了,弹射和阻拦都是高度机密,一个字都不能讲。你别说现在,五年后我都不一定能说。」
见此情景,梁编再次和稀泥:「那这样吧,航母这期节目,我们找一艘外国先进型号,能对标4号的,通过剖析它的技术细节,来影射4号航母,这样总行了吗?」
俩人闻言,沉默不语。
脑海里都在快速的考虑。
站在郑宇村的立场,剖析外国航母倒是没什麽问题。
作为一个理论研究者,他对国外装备如数家珍。
尤其是那些可以成为头号假想敌的装备,几乎是泄密级别的了解。
比如福特级。
如果节目上要讲这玩意儿,他能滔滔不绝说两期。
于是郑宇村表示同意。
而作为内容方的薛成仔细想想,这样节目效果也是有的。
只要节自的讨论切入点得当,确实可以做到小梁说的影射的方式。
全程都不提4号,但句句不离4号。
最关键的是,也可以深入剖析细分技术,而不泄密,最大程度配合郑主任的工作。
「那行吧,航母这期我亲自做本子。」
妥协之后,薛成看了看桌子上的文件。
「航母是最难的,播出也是最后一集。」
「目前还有个任务,就是首播集的护卫舰。」
「郑主任,护卫舰这块,能说的总比航母多一些吧?」
节目的播放顺序遵循着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逻辑。
因此海军诸航中,吨位最小的护卫舰首当其冲。
郑宇村也早有准备。
这个领域,限制性确实没有那麽多。
而且由于大国都在发展驱逐舰,护卫舰领域几乎都是小国在闹腾。
讲解起来颇有一种居高俯视的爽感,郑宇村如鱼得水。
于是他拿出了拟好的提纲。
「护卫舰这块,我准备以三个点切入。」
「第一是平台。」
「目前世界主流护卫舰都存在一平台多舰型的情况.」
「因此平台的强度,决定了护卫舰的基本素质。」
「第二是武器配备。」
「这个我不用多解释,护卫舰的战斗力主要取决于搭载什麽主副武器。」
「这一块主要还是看飞弹,是我们的强项。」
「第三点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原来普遍的观点是护卫舰可能会逐渐被驱逐舰取代。」
「我认为不然,尤其是电动化技术出现之后,我觉得护卫航的发展趋势有可能会向小型化无人化转型。」
离开了大方向的套路,具体到细节上,双方的心态都平和了许多。
↑返回顶部↑